“三生石”与“补天石”的文化寓意根植杭州
(2015-08-14 12:09:09)
标签:
三生石补天石文化寓意植根杭州文化解析 |
分类: 文学解析 |
“三生石”与“补天石”的文化寓意根植杭州
土默热
《红楼梦》交代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来历,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交代男主人公贾宝玉的来历,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和女娲所炼“无材补天”的补天石。作者在书中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红楼梦》(八十回本《石头记》)的作者“石兄”和评点者“脂砚斋”,乃是洪昇和他的爱妻黄蕙托名,作品中写的就是洪昇夫妇悲剧人生中亲历亲闻的故事,“三生石畔”和“赤霞宫”乃是交代洪昇夫妇身世来源的文化特指,“补天石”文学寓意就产生在洪昇夫妇文学创作的场所玛瑙坡。
笔者的这些几乎无可辩驳的考证研究成果面世后,立即遭到了主流红学和草根红学的两面夹击。本来主流红学与草根红学并非一条道上跑的车,但没想到的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却共同感受到了“三生石”和“补天石”的威胁,因而挤上了同一辆车,异口同声说《红楼梦》作者使用的“三生石”字样并非实指,乃是古人撰文所用“缘结三生”之典,并在曹寅、顾景星、吴梅村或其他什么人的著作中找到了几条“缘结三生”用典的证据,以此驳土默热学说的无稽,证明他们考证的《红楼梦》作者之可信。
这些所谓的辩驳根本就不能成立,其实都是读书不仔细或模仿歪嘴和尚读书之过。“三生石上缘结三生”确实是古人习用的一个熟典,但《红楼梦》书中只是简单用了“三生石”三个字吗?事实绝非如此,作者用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这样一个全称,在“三生石”前面加上“西方灵河岸上”,后面又加上了一个“畔”字,这就绝不是用“三生石”之典可以解释的了。“西方灵河岸上”特指古印度即天竺,古印度并没有什么“三生石”,那么《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把“三生石”扯到“西方灵河岸上”呢?
把“西方灵河岸上”和“三生石”扯到一起,《红楼梦》作者并非始作俑者,而是杭州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使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三生石”只有一块,就位于杭州灵鹫峰下中天竺法镜寺内。灵鹫峰又称飞来峰,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后人才把这里称为从西方灵河岸边飞来的“灵鹫峰”或“飞来峰”。倘若没有杭州灵鹫峰(飞来峰)下衍生千年的三生石文化,何来《红楼梦》中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
那么,《红楼梦》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的后面,再加上一个“畔”字,以说明绛珠草的出处呢?所谓“畔”,不论是河畔,湖畔,石畔,都是旁边的意思。洪昇的妻子黄蕙,其祖宗庐墓,就在“三生石畔”的灵鹫峰下,至今黄蕙祖父太平良相黄机的墓碑,仍巍峨矗立在灵鹫峰下三生石畔,如若不信您不妨亲自去拜谒一次。黄蕙字蘭次,名和字的意思都是一株香草,也确实为表哥兼丈夫洪昇还了一辈子眼泪。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来形容黄蕙出身和经历,再确切不过了吧?
《红楼梦》中那块遭女娲遗弃的“补天石”,确实是文化层面的用典;但典从何来,红学界中人却无人能说清楚。洪昇的祖宗庐墓,即南宋的魏国忠宣公洪皓祠堂,位于葛岭宝石山的“赤霞”刻石之下,这就是作者自譬神瑛侍者出身的“赤霞宫”出处。杭州葛岭、宝石山、孤山一带,漫山遍野分布着一种赤红色的玛瑙石,大概不止“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历代文人对此多有题咏。宋代诗僧智圆有诗曰:“玛瑙坡前石,坚贞可补天。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看,这就是《红楼梦》“无材补天”女娲弃石的出处。
洪氏家族祖先的魏国忠宣公府,就是宝石山“赤霞宫”的寓意;宝石山的“假宝玉”玛瑙石,就是贾宝玉的象征。康熙二十八年(1689),洪昇夫妇遭遇《长生殿》文字狱案,从北京狼狈逃回故乡杭州后,在孤山玛瑙坡结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地”。这里既是释智圆歌咏女娲遗弃的玛瑙石“无材补天”之处,也是历代文人对苏小小、冯小青等文化名姝“怀金悼玉”之地,“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之千古名联,至今仍挂在慕才亭。洪昇夫妇在这里慨叹自己“无材补天”,创作和评点“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其文学创意不为无由吧?
笔者建议那些根本就不懂“三生石”、“补天石”文化为何物的红学家,不妨携带一部《红楼梦》,亲自到杭州孤山玛瑙坡一游。玛瑙坡就在孤山北坡西泠桥内,今称“空谷传声”处,与放鹤亭与小青墓为邻,湖对面就是洪昇祖籍地葛岭朝暾和宝石流霞。您不妨暂时放下心中的曹雪芹或其他什么人,假设自己就是稗畦草堂中落难的洪昇,脚踏“无材补天”的女娲弃石,心藏“怀金悼玉”的闺阁之情,面对宝石流霞处国公府的祖宗庐墓,尽力“吟啸”一声,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相信“空谷传声”处会给您无尽回声的!
红楼文化的魅力本在于此!如若还有谁不肯相信,那么就请他以曹雪芹或其他什么人的身世经历,来诠释一下《红楼梦》“三生石”与“补天石”的文化寓意,看看能不能师出有名、言之成理?土默热恳请有志涉足红学的老少爷们,不要再固执地以猜笨谜方式糟蹋红楼文化了,离开《红楼梦》蕴含的末世文化、江南文化、世族文化、才女文化、昆曲文化底蕴,所有根据稗书野史或故老传说所搞的“猜谜”式研究,不论考证得多繁琐,索隐得多玄幻,最终制造出来的都只能是文化垃圾!
西方灵河岸上的“三生石”与娲皇弃用冷落寒烟的“补天石”,其文化寓意植根杭州不容置疑,红楼文化之树只有在她的故土——“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才能常青!
2014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