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祭晴雯乎?祭情文乎?

(2012-10-17 18:55:31)
标签:

文化

分类: 比较文学研究

祭晴雯乎?祭情文乎?

——贾宝玉“女儿祭”的隐情探幽

逄冠卿

贾宝玉一生中动真情亲自祭奠过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丫鬟:一个叫金钏,一个叫晴雯。

《红楼梦》书中对这两次祭奠场景的描写,都情真意切,然而又都有些古怪。

宝玉祭金钏,偏选在王熙凤的生日这天,又偏偏选在明知是“曹子建鬼话”的水仙庵,并从荷包里掏出两星“沉速”代替香烛纸马,由小厮茗烟代说一番“女儿经”为祭词,奇怪吗?

还有更奇怪的。宝玉祭晴雯,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芙蓉女儿诔》。诔文中竟声称:“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把丫头晴雯之冤死,比拟为汉代为国事忧伤而死的长沙王太傅贾谊,比附为因治水被舜帝殛于羽山的禹之父鲧,毋乃太过?

说奇怪也不奇怪,当你知道《红楼梦》与《长生殿》为同一作者所创,《红楼梦》中暗写《长生殿》冤案时,这一切奇怪的感觉便都会释然了。

不必否认作者生活中曾经有两个丫头冤死,作者曾为其死动过真情,但这些小人物之死的创作素材很难考证清楚。作者以两个丫头之死为由头,按照“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写法,明祭金钏,暗祭玉环;明祭晴雯,暗祭“情文”的创作手法,却是有迹可循的。

先说说祭金钏与祭玉环的关系。

金钏又叫跳脱缠臂金,说穿了就是戴在胳膊上的金环。《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名玉环,据说出生时胳膊上就带有玉环。作者怕读者不明白二者之间的比附关系,又特意为金钏安排了一个妹妹玉钏。玉钏玉环,一眼看穿。

宝玉祭金钏的时间为什么偏偏选在王熙凤的生日那天进行?须知书中凤姐的原型便是作者的妻子黄蕙,二人的关系乃是生于同年同月同日的“同生曲”,妻子的生日即作者的生日,这一天便是顺治二年七月初一。那么杨玉环的忌日又是哪一天呢?马嵬坡香消玉殒之日,乃是天宝十五载六月十四,二者相差半个月时间。看,金钏死后半个月左右,宝玉在凤姐生日这天去祭奠的时机选择,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宝玉祭金钏,有现成的香烛纸马不用,偏偏用了从自己荷包里掏出来的两星“沉速”。什么意思?沉速就是沉香。作者初创《长生殿》歌颂杨贵妃时,为作品取名就是《沉香亭》。祭祀地点在城北,也暗合“沉香亭北倚阑干”。以此来祭奠作者心仪已久的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大概是最好的祭品吧?

至于作者为什么把祭金钏的地点选在水仙庵,并交代这是“曹子建的鬼话”,就更好理解了。杨贵妃在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作者是按照白香山的《长恨歌》,把她写成了一个清纯而又纯情的女儿。宋代以来,在杭州宝石山下水仙庙内设有“三贤堂”,以纪念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作者这里不过是弄个小狡狯,用水仙庵作由头,把“白香山的鬼话”故意说成“曹子建的鬼话”而已。

再说说“祭晴雯”与“祭情文”的关系。

晴雯者,顾名思义,“情文”也。“情文”者,《长生殿》也。作者在《长生殿·传概》中云: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长生殿》的创作,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初稿名《沉香亭》,二稿名《舞霓裳》,最后定稿名《长生殿》。《红楼梦》书中“勇晴雯病补孔雀裘”的描写,其中有什么隐喻?“孔雀裘”者,“霓裳羽衣”也,《长生殿》第二稿恰名为《舞霓裳》。作者以《沉香亭》改写《舞霓裳》的过程,又恰恰是在北京寓所缠绵的病中进行的,正所谓“勇‘情文’病补《舞霓裳》”也。

    晴雯屈死了,正隐喻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案发,“情文”《长生殿》屈死了——作者被“斥革下狱”时,很可能不曾想到,康熙晚期《长生殿》还有重生之可能,加之自己“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注定了“无材补天”的命运,所以要哀叹“情文死了”!这才会发出“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的撕心裂肺般呐喊!

《红楼梦》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年龄,几乎都是一笔糊涂账,唯独对晴雯死时的年龄交代的清清楚楚:“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为什么?《长生殿》创作三易其稿,从康熙十二年初稿《沉香亭》到康熙二十七年《长生殿》杀青,恰是“十有六载”;而从初稿《沉香亭》到二稿《舞霓裳》的间隔时间,也恰是“五年八月有奇”。这一切是用偶合所能解释的么?

晴雯死后,宝玉问小丫头死时情景,小丫头顺口胡诌说晴雯死后做了“芙蓉花神”。宝玉在诔文中竟认为:“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据浊玉之思,深为有据。”有什么据?木芙蓉者,牡丹之别名也。而传说中杨贵妃恰是牡丹花花神!

行文至此,再联想到宝玉在秦可卿卧室所作的“兼美”之梦,秦可卿丧钟响起宝玉口吐鲜血,秦可卿大出殡时压地银山的场面,贾天祥正照风月鉴龌龊而死,把书中种种不情之描写联系在一起,《红楼梦》隐写《长生殿》案件的千头万绪,若隐若现,不绝如缕。

前几天有网友“求知不倦”撰文,论述《红楼梦》关于“宝玉居丧摆宴”的描写,暗合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之作者隐痛,分析的头头是道,结论也言之成理。书中其它方面暗写《长生殿》案件的事例还有,待有兴趣并有志者去挖掘研究。

本文到此为止,只用“作者”二字,并未道其姓名。《红楼梦》作者虽然不清,《长生殿》作者确实无疑,将《长生殿》案以切肤之痛写入《红楼梦》者,非洪昇莫属!洪昇的一生,成也《长生殿》,败也《长生殿》,人生清秋大梦,全在《长生殿》。情缘终归虚幻,清夜闻钟,夫可以遽然梦觉矣”——洪昇在《长生殿》自序中如是说。《长生殿》“遽然梦觉”之日,正应是噩梦醒来后红楼说梦之时——您说是吗?

 201210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