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土默热红学
土默热红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8,793
  • 关注人气: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秋”挽歌

(2012-08-26 10:34:35)
标签: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

“三秋”挽歌

——《紅樓夢》是對洪昇“家難”的追蹤躡跡

        土默熱

《紅樓夢》是一篇“秋天的故事”。用脂硯齋的話說:《紅樓夢》“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於秋日。所歎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鍵。”至於為什麼這樣寫,脂硯齋沒有說,大概也不甚了了。

《紅樓夢》書中借黛玉的詩說:“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原來作者寫作“滿紙荒唐言”,記載的就是“自憐”的“素怨”,慨歎的“誰解其中味”,就是書中展現的“訴秋心”。

秋天怎麼了?看見月缺花殘,便潸然淚下,乃文人悲秋的通病。但《紅樓夢》作者的悲秋,卻不是文人一般的悲秋的症狀。作者曾刻意交代說:“風晨月夕,階柳庭花”,“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可見作者並不是一般的對景傷情、尋愁覓恨,並不是“為賦新詩強說愁”,而是有重大的隱情隱藏在秋天的故事裏,隱藏在《紅樓夢》這面“風月鑒”的反面。

“三秋”背面隱藏的故事,根據《紅樓夢》“作者自雲”歸納起來有三:一是作者家族“閨閣中歷歷有人,”“當日所有之女子”皆為“裙釵一二可齊家”之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的故事;二是自己“錦衣紈絝”時辜負“天恩祖德”、對不起父母師兄,“以致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成為“孽根禍胎”、家族罪人的故事;三是家族因自己的“無能”、“不肖”、“偏僻”、“乖張”,沒有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最終“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故事。

作者創作《紅樓夢》,據實記述以上三個故事,目的並非“怨世罵時”,而是“自悔”。這三個令作者悔恨終身的故事,發生的時間一定都是在“中秋”前後。所以,《紅樓夢》記載的故事,應該是作者自己“三秋”的懺悔,作者家族“三秋”的挽歌!

過去紅學界一直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記載的是“江甯織造”曹家興衰際遇。但遍觀胡適、俞平伯、周汝昌、馮其庸等紅學大師的考證文章,實在看不出曹雪芹和江甯曹家的事蹟同“三秋”有什麼關係。筆者經過十餘年的悉心考證,發現《紅樓夢》的原作者是康熙朝的大文人洪,書中記載的故事,就是洪家發生在“三秋”的三次“家難”!

出身於一個江南“望族”家庭,始祖可以追溯到宋朝出使金國,威武不屈的洪皓。他是一個類似于蘇武的英雄人物,受到朝廷的極高褒獎,被封為“魏國忠宣公”,賜國公府第于錢塘葛嶺,府後還有一個美麗的大園子。園子何名不詳,但考慮到“大觀”是宋徽宗的年號,命名為“大觀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洪家在杭州經歷了漫長而輝煌的歷史。洪皓的三個兒子洪適、洪遵、洪邁,號稱“洪門三學士”。洪適所著《盤洲集》,洪遵所著《泉志》,洪邁所著《容齋隨筆》,至今仍是古典文學領域的璀璨明珠。

明朝是洪家第二個輝煌時代。洪昇的七世祖洪鐘,以軍功起家,官至刑部尚書、太子太保,可謂極品;六世祖洪澄、洪濤,也都官居顯要;高祖洪椿、曾祖洪瞻祖,兩代任都察院右都禦史要職;祖父無考;父洪起鮫,字衛武,清初也曾出仕。從明代算起,洪家可謂赫赫揚揚的百年“望族”,澄濤二公,似乎就是《紅樓夢》中的榮甯二公賈源、賈演,從“澄濤二公”到洪起鮫,歷經五代富貴,正符合“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士大夫家庭興衰規律。

明朝的覆亡,給“世受國恩”的洪家以災難性的打擊,洪昇出世時,洪家正處於“末世光景”,雖然“外面的架子未倒”,但“內囊也漸漸地盡上來了。”康熙年間,洪家連續遭逢三次“家難”,洪家這個“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終於在內外交困中,無可奈何地壽終正寢了,正可謂“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三次“家難”發生的時間,又恰恰都是在蕭瑟的秋天!難怪洪昇在《紅樓夢》創作中,“以中秋詩起,以中秋詩終”,唱出“三秋”悲涼的挽歌了!

第一首秋天的挽歌——“天倫之變”:所謂“天倫之變”,在封建社會,就是父母成仇、兄弟反目、家人離散的意思。《紅樓夢》所描寫的,正是家庭中成員,“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一個個都像“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故事。洪家這樣的大家族,也正像《紅樓夢》中所說,“從外邊來是一時殺不死的,只有內部自殺自滅起來,才會一敗塗地”。

順治二年(1645),清軍大兵下江南,洪昇的母親黃氏于逃難途中,在杭州郊外費家埭一個姓“費”的農婦家裏,生下了洪昇。洪昇從小生活優裕,錦衣美食,受過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藝,風流倜儻,少年時就以詩“鳴錢塘”,青年時就列名“西泠十子”。但洪昇青少年時也犯公子哥的通病,無意“功名利祿”,不思“仕途經濟”,“耽擱花箋彩紙”,為此屢受父母的責罰和師長的勸誨。

洪昇與表妹黃蕙自小青梅竹馬,洪昇的母親是黃蕙的親姑母。二人成年後親上做親,如願結為夫妻,“閬苑仙芭”嫁給了“才貌仙郎”,正可謂“金玉良緣”。黃蕙字蘭次,與洪昇同年同月同日生,二人結縭時,友人作《同生曲》祝賀。黃蕙的祖父黃機為當朝文華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位高權重;黃蕙少年時生活並不幸福,雖然受過良好教育,工詩善畫,通曉音律,但因為自幼喪母,父親在考取進士、做了幾年“庶起士”之後也英年早逝。可見,黃蕙的才情和幼年時“坎坷形狀”,與《紅樓夢》中寶玉的三個表姐妹都極為相似。

洪昇兄弟三人,二弟洪昌,與洪昇同母嫡出;三弟名不詳,字中令,為洪父婢妾所生。這與《紅樓夢》中寶玉的兄弟行完全相同。洪家家庭長期不合,父親性格古板暴躁,兄弟們常常受到嚴厲責罰。洪昇的生母黃氏中年早逝,父親續娶錢氏為繼母,洪昇兄弟與繼母及庶母關係緊張。在洪昇的詩中,常常出現對“施檄者”即挑撥離間者的怨恨。這與《紅樓夢》中賈政夫妻、趙姨娘、邢夫人等人,同賈璉夫妻、寶玉、賈環的複雜關係極為相似。

康熙十年秋天,長期的家庭矛盾終於釀成了大禍——“天倫慘變”發生了!洪昇夫妻、洪昌夫妻被同時逐出了家庭,也可能是主動逃離了家庭。洪昇詩中,常常以“古孝子”自居,所謂“古孝子”,就是按照“小杖則受,大杖則走”的古訓,在有性命之慮的時刻,逃離了父母身邊。“天倫之變”產生的原因,在洪昇詩中屢用“避檄者”典故看,似是逃避家庭中挑撥離間;再從詩中用“伯奇《履霜操》”典故看,似是繼母毒虐,無罪見斥,滿腹冤屈。逃離家庭後,洪昇夫妻的生活便立刻陷入困頓之中,“金玉良緣”落得個“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黃蕙整日眼淚不幹,為洪昇還著“三生石”上的“孽債”,“木石”般的平民生活,也只有美好的“前盟”可待追憶了。

《紅樓夢》中的寶玉最終有沒有出家當和尚已不可知,但離家出走的結局是肯定的。賈璉夫妻最終也必然是被逐出家庭的下場,王熙鳳“判詞”“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明證,與洪昇兄弟結局相同。“一從二令三人木”合起來就是一個“檢”字,抄檢大觀園後,大家族就要子孫流散了。洪昇和二弟拖家帶口,逃出家庭後,第一個落腳地就是武康縣。武康隸屬江寧府,正是所謂的“哭向金陵”。洪昇夫妻在武康生活不下去,又投奔京師,賣文為活,極為貧困潦倒,經常處在“八口命如絲”的境地。洪昌夫妻與哥哥分手後,輾轉流浪,年紀青青地雙雙客死異鄉,可謂“事更哀”了!洪昇是家庭長子,但《紅樓夢》中賈璉、寶玉兄弟二人卻都被描寫成“二爺”,為什麼要這麼寫?聯想到慘死的洪家“二爺”洪昌,就會恍然大悟了。洪昇同父兄弟三人,家中還剩下一個庶出的三弟中令,正似《紅樓夢》中那個趙姨娘生養的“小燎貓子”賈環!

第二首秋天的挽歌——“破家之難”:的父親洪起鮫,清初曾經出仕,所任何職,已不可考。但從洪寄給三弟中令的詩中可以看出,中令經常隨父親在福建往來,似乎父親任職地就在浙江的鄰省福建,所任職務也似是“學政”、“糧道”之類的“主事”銜官職,與《紅樓夢》中賈政仿佛。《紅樓夢》中的那個隱隱約約的“平安州”,似乎同福建有意義關聯,中國人的古訓就認為“平安是福”嘛。

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在福建造反,派兵攻掠江西、浙江,“三藩”挑起的戰火燒遍長江以南。清廷的平叛大軍進駐浙江多年,杭州人民遭受了極大的災難。康熙十四年秋天,洪昇的父親洪起鮫“因事獲罪”,被“械送京師”、關押在一個破廟(蕭寺)裏。是否即《紅樓夢》的“獄神廟”,不得而知。獲的是什麼罪,今已無考,但從時間和地點來推斷,似乎是受“三藩之亂”的牽累。在“三藩”佔領地任職的官員,如果沒有“殉國”,沒有“抵抗”,朝廷都視為“罪臣”,這是毫無疑義的。聯想到《紅樓夢》中賈家的罪名“交結外官”,十分耐人尋味。再聯想到《紅樓夢》中描寫的探春遠嫁,乘著大海船,嫁給“西海沿子”一個“藩王”為妃,洪家是否因為與耿逆有姻親關係而獲罪,亦非空穴來風。

洪起鮫的罪案一直拖了五年,“三藩之亂”平定後,朝廷在總清算的時候,於康熙十八年深秋,決定把洪的父母一起“發配充軍”,遠流黑龍江甯古塔。洪一方面在京師為父母奔走呼號,求情辯冤,一方面又徒步三千里,趕回家鄉侍奉父母“充軍”。這年的除夕,就是在發配犯官的陰冷潮濕的遣送船上過的。此時父子二人何種心情,可想而知。後來遇到朝廷“大赦”,洪和父母才免遭“充軍”之苦。那時凡罪行嚴重到發配充軍的官員,必被“抄家”,財產被抄掠一空,家人被賞賜變賣,百年“望族”洪家,至此落得個“曲終人散”、“食盡鳥投林”悲慘下場。遇赦後發還的府宅,也只能是一個空“園子”了,這與脂批透露的《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悲涼結局相同。

和二弟洪昌離家出走後,家中留下的除三弟中令外,還有兩個庶出的妹妹。洪的兩個妹妹都十分聰明美麗,用洪詩的語言表達,就是“玉管花生豔,雲箋玉不如”。洪對妹妹感情篤深,總是在詩中慨歎,自己雖為“堂堂鬚眉”,但比不上身為“裙釵”卻“齊家”有方的妹妹。但洪的妹妹也逃脫不了“紅顏薄命”的規律,出嫁後,可能是所遇非偶,她們都年紀青青地就悲慘而死,其下場同《紅樓夢》中的迎春、探春如出一轍。在她們受虐的時候,洪昇說自己愛莫能助,“畏作大雷書(與妹書)”,內心之痛苦可想而知。洪終生都刻骨思念兩個可愛、可敬又可憐的妹妹,康熙三十年,洪回到家鄉後,把二弟夫妻和兩個妹妹的屍骨都遷葬故鄉父母身旁,並含淚泣血寫了“誄詞”和一系列懷念弟妹的詩章。這些與《紅樓夢》作者在交代創作緣起時,說此書創作的宗旨,就是為了“記述當日的閨友閨情,”是完全吻合的。

第三首秋天的挽歌——仕途絕路:在離開家庭後,雖然仍不脫紈絝習氣,厭惡走“仕途經濟”道路,但是從當時文人唯一的出路著想,從家族面臨的危機出發,還是無奈在當時的最高學府中,繼續其“國子監生”的生涯,希圖有一天考取功名,重振頹敗的“百年望族”。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在京師國子監肄業的洪,雖然有求取功名的強烈願望,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在了“傳奇”劇本《長生殿》的創作。這固然有個人愛好的因素,也是謀生的需要,搬演劇本的劇班和觀演“傳奇”的富貴人家給予的賞賜,是洪在京期間的主要生活來源。洪創作《長生殿》,始于“天倫之變”初期的康熙十年前後,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經過“十年辛苦”、“三易其稿”,終於殺青了。一經傳演,立即轟動京師,平民百姓愛看,官僚富商更是趨之若騖,就連當朝皇帝康熙爺,也親自觀演,並欽賜了二十兩白銀,成了當時公認的“賞格”。

正當洪得意忘形之時,一場更大的災難向他襲來了。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秋,康熙帝青梅竹馬的表姐、成年後的皇貴妃、臨終前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剛剛被“冊封”為皇后的第二天,就嗚呼哀哉了,《紅樓夢》中描寫“元妃”的“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燈謎,正是當朝皇后的真實寫照!這一年是兔年,佟佳氏是兔年封後,而康熙帝是虎年登基,二人以帝后的身份,相逢正是在“虎兔相逢”之時。就是此時,洪陷進了一生最絕望境地,所以洪對“虎兔相逢”年銜恨刺骨,終生不忘“二十年來辯是非”——洪在京師寄居了二十年,“虎兔相逢”後,狼狽逃回了西子湖畔。

皇后薨逝,按規矩臣民必須居二十七天“國喪”,一切娛樂活動都必須停止,但洪和他的朋友們卻于此時幹了一件蠢事,受到朝廷的嚴厲處罰。演出《長生殿》大獲成功的京師“內聚班”,為了答謝劇本作者洪,遍請京師名流,“中秋”“國喪”期間,在“生公園”“聚演”《長生殿》,被人告發,朝廷震怒,參與“聚演”的人員都受到了嚴厲處分。洪被“逮捕下獄”、“枷號示眾”,並被革去了“國子監生”,徹底斷絕了仕進前途。時人作詩嘲笑說:“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可謂深刻。康熙二十八年秋天的悲劇,不僅斷送了洪個人的前程,事實上也斷送了洪氏“百年望族”復興的唯一一線希望。

出獄後的洪,在萬念俱灰、滿腔憤悲的心境下,騎了一條毛驢,奔赴京東盤山,欲在清溝禪院剃度出家。盤山多巨石,相傳是盤古在混沌中開天闢地創“大荒”之處,又有女媧廟證明是“煉五色石補天”處。清溝禪院門對清溝峰,正所謂“青埂峰”的諧音。洪在這裏撫今追昔,其心情正是《紅樓夢》中所說的“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把自己比喻為“大荒山”、“青埂峰”的一塊棄置不用的頑石,不是再貼切不過了麼?這也正應該是《紅樓夢》的創作緣起。

《紅樓夢》書中交代,作者創作此書,是于“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這“一番夢幻”,正是洪人生中發生在秋天三次噩夢!感歎家族的敗亡,感歎姐妹的慘死,感歎自己的坎坷,洪創作《紅樓夢》的理由,不是最充分不過了麼?《紅樓夢》的主題和內容,不是與洪的真實經歷最吻合麼?可能有人說,這是牽強附會,但請問:胡適先生當初斷定曹雪芹為作者,不也是如此“考證”的麼?有什麼直接證據能證明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比較起來,包括曹雪芹在內的所有清代文人,誰有洪這樣充足的創作《紅樓夢》的理由?

對於發生在洪身上的家族悲劇和個人悲劇,當時社會上好多人都歸咎于洪的“不肖”,“不肖”惡名是封建社會任何一個文人都難以承受的,但洪自己又百口莫辯。創作《紅樓夢》,“追蹤躡跡”去記載秋天的三場噩夢,為自己的惡名辯白,應是洪的本意。但按照封建倫理,洪在書中既不敢指責君王,又不能訕謗父母,只好把“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寫作,巧妙地製造了“風月寶鑒”的正反兩面。洪創作此書面臨著兩難選擇,既怕別人看不懂自己的用意,又怕別人知道自己指斥君父的事實,所以一再流露出“誰解其中味”、“誰解訴秋心”的無奈心情。

        有關洪昇生平的詳細考證和洪昇著書的直接證據,請參看筆者的《懷金悼玉訴情種,寂寥傷懷話石頭》、《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紅樓夢〉創作背景分析》、《〈紅樓夢〉文學考證》等系列文章。本文所涉事實和所引證的洪升詩文,見《稗畦集》、《稗畦續集》、《洪升年譜》、《盤山志》等,不另注釋,讀者可自去查閱。

 

           2003年10月于長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