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转载:两岸名家热评土默热红学
(2012-01-26 16:21:27)
标签:
人民网两岸评论土默热红学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人民网转载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几百年来,《红楼梦》研究之盛,未曾停息。但有一个声音,却让红学界乃至所有热爱《红楼梦》的人为之一震:这个声音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洪昇;而大观园的原型也是在洪昇的家乡,杭州的西溪湿地。这一颠覆性的红学,按照学术界对新学说的管理,以创立者名字命名:“土默热红学”。
土默热红学问世之初,便得到了海峡两岸国学界诸多大师的关注,一家之言有成为多家共言的趋势。
“土默热红学代表了新一代红学的方法方向”
2007年,《土默热红学》台湾版,即《土默热:红学大突破》一书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书出版时,出版社老板陈晓琳为书做推介词,可见土默热红学在台湾学界的影响:自胡适“考证”《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学者相率遵信,视为定论。然其说纰漏极众,或力为补苴,或另辟蹊径,众口喧腾,要不能离“胡家庄”、“曹家店”一步。所谓“红学”,实即“曹学”也矣!所论往往附会过甚、前后失照;矛盾抵牾,层出迭见。此一“红学”危楼,至今未尝倾颓,亦可怪矣。土氏研究《红楼梦》,自文学分析入手,探讨创作时代背景,不以作者家族背景为主线。又比较《红楼梦》与《长生殿》异同,于是独排众议,推测《红楼梦》作者为洪升。排比史料,信而有征。《红楼梦》长期未解之疑案,得以澄清。
而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近年受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海内外颇有影响的国学大师龚鹏程,则为《土默热:红学大突破》撰写了《土默热红学小引》。文章认为,土默热红学代表了新一代红学的方法方向及问题意识,他找出的新资料值得重视。这一红学研究的新方向新思路,诚然还有不少缺点需要补苴,但非常值得期待。
“土默热把握住了晚明文化的气脉”
土默热红学在大陆的影响,初期虽曾被一些“清剿”、“消毒”的声音所掩盖,但也引起了一些学界人士的热情关注。
有一位始终为“土红”摇旗呐喊者——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黄亚洲。他在《西溪泛红》一文中说:土默热这位蒙古族汉子说他目前很孤独,未获特别有力的批驳,也未获特别有力的呼应。我认为这种孤独状态是正常的,你推倒了一座大厦,自己一个人面对断砖残瓦孤零零站着,太阳光底下当然只有自己的影子了。
近年来,随着大陆红学界为《红楼梦》探寻原作者热潮的兴起,土默热红学的影响也呈逐渐加大加深之势。福建师大中文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健在所撰《古代小说作家考证的信与疑》一文中说:土默热的探索,受到了一些诟病,但他确实拨正了研究的航向,贴近了《红楼梦》成书的时代、气候和土壤,把握住晚明文化的气脉。考证的细部可能不准,可能有误,但航向的把握是对头的。《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洪昇一类的人,是洪昇同一时代的人。在不久前举办的“红楼梦与杭州”研讨会上,欧阳健重申了红学界应该重视“土默热先生把握住了晚明文化的气脉”观点,他说:总之,如果《红楼梦》的作者确是洪昇,成功了,土先生功德无量,应该立一块碑;即使后来证明李渔可能比他更像,你的功劳,你的辛苦,并没有白费。因为你让大家把握了《红楼梦》那个时代,那个土壤,那个氛围,那个世界,你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红楼梦》,这不是很好吗?
“所有治红学的人中,称得上英雄的有两个:一个是胡适;一个是土默热”
对土默热本人以及土默热红学评价最高的人,则是一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红学新人:山西电大大同分校教师张义春。张义春是一位专门研究红学家的学者,所著《红学那些人》一书,对当代48位红学人物逐一进行了生动的描摹与刻画。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张义春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认为,从红学产生算起,所有治红学的人中,称得上英雄的有两个。一个是胡适;一个是土默热先生。
把土默热教授与新红学鼻祖胡适先生比肩称为“红学英雄”,并且是“所有治红学的人中”的英雄,这个评价的确令人咋舌。
“胡适是英雄就不解释了,土默热先生为什么是英雄呢?”张义春解释:通过几年的读土默热先生的文章,我觉得土默热先生是一个勇士,敢于涉险,别人越是认为没可能的问题,他越是有胆量给你找出点问题,别人越是认为有可能的问题,他越是有魄力证明没有问题。此外他更是神仙,更是魔术师——以博大的匪夷所思的体系论证了洪昇著书。作为一个治红学的,土默热先生的魅力有两点:一是惊人的胆略,一是丰富的思维与想象。(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