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红剪影》前言
(2012-01-04 20:17: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浙红剪影 |
“红学始盛于浙西”,乃是当代著名红学 家徐恭时先生提出来的。徐恭时先生乃浙西平湖人,致力于“红学史”研究几十年,以耄耋之年回顾总结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得出“红学始盛于浙西”的结论。著名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也有过类似徐恭时的看法,他指出:“见诸笔墨的红学,端以杭州一带为发祥地”。“个人所见到的,从乾隆末到嘉庆初,最早的有代表性的《红楼梦》题咏者,大多数是杭州人,而第一部‘红学专著’则出于海宁人周春之手。”
所谓“红学始盛于浙西”,杭州为“红学发祥地”,乃是指《红楼梦》问世之初的清代乾嘉年间,在浙西特别是杭州一地,集中出现了大批关于《红楼梦》传播研究的现象。这些早期研究《红楼梦》的文人有周春、黄金台、陈其泰、俞樾等人,可谓我国百年红学的奠基者;刊刻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实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红学”专著;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二十三日,从浙江乍浦港运往日本长崎九部十八套《红楼梦》,乃是《红楼梦》从中国流传海外的最早记录。
所谓浙西,乃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从地理角度来说,由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构成的三曲浙水,天然地把浙江大地划成了浙东、浙西两大部分;浙西就是指浙水之西的杭嘉湖一带丰饶广袤的土地。从历史角度看,以杭州为中心的浙西,乃是古良渚文化、古越文化与南宋文化的核心地带,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学不仅“发祥于杭州”、“始盛于浙西”,而且普及程度最深最广的地方也是浙西。《红楼梦》大量进入闺阁之中阅读,并且历代累出闺阁诗人题咏《红楼梦》的作品,甚至多有为《红楼梦》断肠殉情而死的女子,这种现象历史上大概以浙西为最。
浙西及杭州自古人文荟萃,红学名家辈出,红学得以长盛不衰。除徐恭时、周汝昌两先生指出的几个红学人物外,历史人物还有苕溪渔隐、戚蓼生、舒元煒、袁枚、三六桥、王国维等。近现代浙西及杭州的红学人物俞平伯、吴世昌、徐恭时、蔡义江、周思源、杜春耕等,更是建树如林,各有千秋,领红坛一代之风骚。浙西红学种子绵绵不绝,没有深厚的红学土壤和悠久的红学传统,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不可思议的。探讨浙西及杭州这一独特的红学现象,研究这一大批领异标新的红学人物,亦应是红学范畴的绝好题目。
本书编撰的初衷,就是选取一批在浙西特别是杭州有代表性的红学人物,对其身世、学问、文风、人品以及在红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逐人进行研究、归纳和品评,以期进一步阐释以杭州为中心的浙西这片文化沃土,红学发生发展、传承繁荣的状况和原因。由于张义春先生的《红学那些人》一书,已经将浙西现代红学家全面收罗,为避免重复,本书不拟涉及,只收集清代中晚期以及民国时期并已作古盖棺论定的十个红学历史人物。这样选材及编写,是否能实现本书初衷,就只能由读者来品评了。
目录
前言
一.索隐红学开山祖——周松霭(周春)
二.曹氏红楼奠基者——袁简斋(袁枚)
三.第一序言话石头——戚蓼生
四.痴人说梦情更痴——范声山(苕溪渔隐)
五.杂咏金钗万艳悲——黄金台
六.桐花凤阁赞红楼——陈其泰
七.骈俪序红亦风流——舒元煒
八.胡适红学引路人——俞曲园(俞樾)
九.海内孤本收藏家——三六桥(三多)
十.辟胡正红塞内外——寿鹏飞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