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诗社为什么“白梅懒赋赋红梅”?

(2011-06-04 15:19:33)
标签:

梅花

品格

红学

文化

分类: 土默热红学新进展

大观园诗社为什么“白梅懒赋赋红梅”?

       土默热

《红楼梦》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章中,浓墨重彩描写了宝玉同姐妹们聚会大观园,雪中赏梅,分韵赛诗咏红梅花的故事。姐妹们的咏梅诗争奇斗艳,佳句缤纷,暂且莫论,惟其中一句“白梅懒赋赋红梅”,却发人警醒,引人深思。

诗出大嫂子李纨之妹李纹的一首七律《咏红梅花得梅字韵》,诗云:“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诗本身虽然中规中矩,韵律和谐,也算得梅文化个中三昧,但却谈不上有多么出色,实属一般。惟诗中首句“白梅懒赋赋红梅”,颇费红学界猜疑。姐妹们为什么对歌咏白梅意兴索然,却对歌咏红梅情有独钟?一时还真的不容易说出个所以然来。

《红楼梦》作者应该是一位爱梅至深的“梅痴”,书中从梅花本身的姿态、名号、意境,到姐妹们赠梅、赏梅、咏梅、画梅;从风雅生活中之击鼓传梅到梅花酒令;从梅花形物品、饰品,到梅的食用、药用,无不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堪称一部颂梅之百科全书。

梅花又称为报春花,由于其树姿苍劲,凌寒独放,香气浓郁,清雅脱俗,天然去雕饰,占尽天下春,故其色、香、姿、韵均为历来文人所热情歌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梅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洁品格的象征,在松竹梅岁寒三友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梅花之高洁品格并无品种之区别,白梅如雪,香雪缤纷,红梅如霞,落霞绚烂,二者各领风骚,各有千秋,本无高下之分。古往今来的文人,兴之所至,境之所遇,咏红咏白,各安其便。那么,《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大写特写姐妹们咏《红梅花》,并刻意交代“白梅懒赋赋红梅”呢?

要想搞清这一点,首先要从白梅红梅各自的文化寓意以及作者所处时代之境遇加以分析研究。在文人咏梅的千年史上,一般情况下,文人多推崇白梅,以其傲霜斗雪、冰清玉洁、暗香涌动、不入流俗之高雅风姿,来比喻自己或他人铁骨冰心、志存高洁、俏不争春、淡泊名利的情趣品格。

如北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苏轼的“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元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歌咏的都是白梅之高洁形象。

但是,在社会板荡、民族危亡之际,爱国文人们却往往转而讴歌红梅,以其特有的扎根顽石、凌寒独开、枝干如铁、繁花如血,在雪欺霜压中含苞怒放的满腔血泪、不屈不挠形象,来歌颂爱国志士的忠贞之志,比喻自己故国情怀。

歌颂文天祥于梅岭绝食以求殉国之南宋谢枋得佳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歌颂史可法梅花岭衣冠冢之蒋士铨佳句: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清张尔荩所撰扬州史公祠之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都是歌咏红梅的千古名句。

《红楼梦》创作于明清鼎革后的那个“末世”,也正是诸多亡国遗民,以红梅花之隐喻歌颂史可法等人的爱国情怀,渲染自己故国情思的年代。从姐妹们诗中“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之句,自不难体味到其中寓意,这也正是作者“白梅懒赋赋红梅”的原因所在。

除了以上所说时代背景上的原因以外,还有地域文化上的特殊原因。《红楼梦》作者“石兄”为杭州西溪出身的江南才子洪昇,作品中金陵十二钗的生活原型乃是曾在西溪结女子诗社的“蕉园十二钗”。“白梅懒赋赋红梅”,与洪昇及其姐妹们在故园西溪咏梅的特殊文化氛围也有直接关系。

西溪探梅与孤山探梅、灵峰探梅,历史上一直为中外闻名的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西溪的南宋辇道两侧,流香溪沿岸,自古以来号称“香雪十八里”,为“西湖十六景”之一。西溪梅花的主要品种是绿萼梅,明清时被称为“西溪种”,乃是古梅中最珍贵的极品。

绿萼梅别名白梅花、西溪梅,与白梅同科同属同种,乃是白梅中珍贵的一种,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其花多复瓣或重瓣,洁白如玉,初开时微带绿色,树干较高大,先花后叶,花繁且香,盛开之际,形如香雪,所以自古以来一直深得人们喜爱,文人歌咏者独多。

 西溪绿萼梅中,历史上最著名的乃是永兴寺的“二雪”—— “绿雪”与“晴雪”。据吴本泰《永兴寺记》记载,此两株梅树是明代著名文人冯梦祯手植的,冯梦祯在这里的别业,也因此称为“二雪堂”。《红楼梦》创作中曾借鉴的冯小青焚稿断痴情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冯梦祯后人家中的真实故事。

历代文人对歌咏“二雪”情有独钟,作于永兴寺的咏梅诗可谓汗牛充栋。冯梦祯手植绿萼梅之际,他的学生李日华就有《永兴寺双梅为先师冯具区(冯梦祯之号——笔者注)手植》一首:“琳宫双琼树,手植华阳仙。谭唾缀珠点,文情浮玉烟。光白定僧起,梦香高士眠。孤山根脉在,相为保芳妍。”

洪昇家族的故园洪园,就在流香溪畔西溪探梅景区内。洪昇的曾祖父、曾作《西溪旧志》的明左都御使洪瞻祖,曾有《永兴寺观绿萼梅》一诗:“二十四番风始催,霜花对酒伴云堆。绿珠弟子堪吹笛,放却春心度岭回。”由此可见洪氏家族与西溪文人咏白梅花的历史渊源甚深。

明陈如松《二雪堂梅》诗云:“为探从前绿萼梅,看他犹似报春回。枝荣非是花原种,香破仍教雪自堆。涧水清流高士韵,山扉寂为美人开。追思太史留题处,翰墨冰魂两伴陪。”诗中表现“翰墨冰魂”的“涧水清流高士韵,山扉寂为美人开”,似与《红楼梦》书中黛玉、宝钗判词曲子中的“高士”、“美人”意境直接相关。

不可否认,《红楼梦》故事创作及作品取名,与民族志士陈子龙歌咏自己与秦淮名妓柳如是在嘉兴小红楼同居期间的爱情生活诗篇《春日早起》有一定关系:“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柳如是在漂泊无依、寄居西溪期间曾盘桓永兴寺“二雪”之畔,婚后亦曾与丈夫钱谦益故地重游,作《次韵永兴看梅见怀之作》一首寄兴:“乡愁春思两欹斜,那得看梅小忆家。折赠可怜疏影好,低回应惜薄寒赊。穿帘小朵亭亭雪,瀁月流光细细沙。欲向此中为阁道,与君坐卧领芳华。”

柳如是的丈夫明清之际诗坛宗伯钱谦益,回忆与与河东君(如是别号)同游西溪时,亦曾有诗《二月九日再过永兴看梅,梅花烂发仿佛有怀》:“西溪梅花千万树,低亚凝香塞行路。永兴两树最绰约,素艳孤荣门相顾。飘黄拂绿傍香楼,春寒日暮含清愁。依然翠袖修林里,遥忆美人溪水头。”

河东君夫妇游西溪期间,钱谦益有《二月十二春分日横山晚归作》一首:“杏园村店酒旗新,度竹穿林踏好春。南浦舟中曾计日,西溪樓下又经旬。”诗中所说的“杏园酒店酒旗新”,指的就是《红楼梦》中寡妇大嫂子李纨家“杏帘在望”的“稻香村”,生活原型为蕉园诗社祭酒柴静仪家的被时人誉为“杏花村”的九间楼酒家。

《红楼梦》书中的老祖宗贾母,生活原型就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诗人顾若璞。顾若璞青年时曾与丈夫黄茂梧夫妻连袂唱和《西溪落梅》,黄茂梧:“短棹承飞鸥,引我西溪曲。溪路何潆迂,古梅映深竹。二月雪始晴,春风吹簌簌。翠嶂落寒香,相对眉髪绿。日暮憺忘归,抱影和云宿。

妻子顾若璞和曰:逶迤入西溪,溪深深几曲。断岸挂鱼罾,茅檐覆修竹。翠羽何啁啾,满林香扑簌。晴雪飞残英,坐爱倾蚁绿。鹿门迹未湮,与子同归宿。可惜的是,《红楼梦》写的是顾若璞晚年与其孙女辈悠游林泉的生活,对其人生早期特别是丈夫生前的夫妻酬唱不曾涉及。

从以上分析可见,《红楼梦》的创作,与明清时期杭州西溪文人雅士特别是女性诗人歌咏白梅花(绿萼梅)的文化盛事,关系至为密切,书中深深地打下了冯小青、柳河东、顾若璞、蕉园十二钗等明末清初闺阁名媛风雅生活的痕迹,并留有洪氏家族温柔富贵、诗礼簪缨的深深印迹。

从冯梦祯手植“二雪”引来众名士争相酬唱,到洪昇与蕉园姐妹们在西溪结成诗社,以西溪探梅为题咏绿萼梅已有上百年历史了。文人学士对白梅应该早已产生视觉疲劳,继续歌咏白梅有厌倦感,加之明清易代勾起了文人的红梅情思,所以《红楼梦》中姐妹们“白梅懒赋赋红梅”,分韵歌咏《红梅花》,就是势在必然之事了。

《红楼梦》中描写宝玉向妙玉讨要红梅花,是“寻芳问蜡到蓬莱”。这里的“蓬莱”代指的乃是杭州孤山,因白居易的“蓬莱阁在水中央”而得此别名。在明清时期,孤山探梅与西溪探梅并称(灵峰探梅是后成的景观)。自古以来,西溪多白梅,而孤山多红梅。洪昇晚年结稗畦草堂于孤山,书中描写宝玉到这里寻芳问蜡讨红梅顺理成章。对此笔者有专章论述,不赘。

附图:白梅花(绿萼梅)与红梅花

  

 

白梅花(绿萼梅)                        红梅花

 

20116月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