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创作过程正本清源
(2011-05-28 20:25:46)
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学争鸣 |
《红楼梦》创作过程正本清源
逄冠卿
1.《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是曹雪芹。这在书中第120回结束处明明白白地写着,无需做任何考证或推测;与“开卷第一回”交代的曹雪芹“披阅增删”前后印证,本无歧义。“披阅”就是对前八十回阅读评点,“增删”就是续写此书“收缘结果的话头”。
2.《石头记》前八十回的原始作者是托名“石头”的“芹溪”。书中明白说此书是“石头”上原有的文字。脂砚斋批语告诉我们,这个托名“石头”的原始作者是个叫做“芹溪”的人,芹溪就是石头,根据自己的亲历亲闻,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闺阁昭传”。
3. 芹溪由于“泪尽而逝”,此书未写完,成了断臂维纳斯。根据屈原、李白的典故,“泪尽”就是投水而死的意思。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后因曹雪芹”续写了后40回始成全璧。曹雪芹之所以要为自己取号“雪芹”,其原因盖在于“学芹”或“肖芹”之意。
4. 脂砚斋和畸笏叟与原始作者芹溪有过共同的生活经历,熟悉书中人物和故事,故“事皆亲历”,“批笔不从臆度”。脂批中透露的其与作者的生活及创作经历,乃是与原始作者芹溪的共同经历,而不是与后来的披阅增删者曹雪芹的共同经历。芹溪并不姓曹。
5.《红楼梦》创作经历了芹溪初创和曹雪芹续书两个阶段,全过程本来清楚明白,无谜可猜,无隐可索。都是胡适之先生将芹溪与曹雪芹混淆为一个人,“大胆假设”曹雪芹就是“故弄狡狯”的前80回作者石头,又误将后40回误判为高鹗续书,把事情全部搞拧了。
6.芹溪本是顺治康熙年间的人,故《石头记》打着“晚明情本文化”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印记。胡适之将芹溪误为乾隆中叶的曹雪芹,使《红楼梦》的思想文化研究找不到思想来源和文化传承,故红学家们只好用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和“超前”思想来自圆其说。
7.芹溪与前后两期“蕉园诗社”十二个女诗人乃是表姐妹关系,故《石头记》“闺阁昭传”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写了十二钗结成海棠社和桃花社的故事。由于曹雪芹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故红学家们只好靠猜笨谜在曹家胡乱拼凑姐妹们的所谓“分身”。
8.芹溪与蕉园姐妹当年结社作诗、共同风雅生活的杭州流香溪贵族园林,与《石头记》刻画的大观园诸景均可一一对照印证,足证为作品创作原型。由于曹雪芹与此毫无关系,故红学家们只能在什么“圆明园”、天津“水西庄”、南京织造府“西园”间胡乱附会。
9.脂砚斋和畸笏叟本来就是芹溪妻妾的托名,芹溪生前创作过程中为其评点,芹溪死后为其整理遗稿。曹雪芹与脂砚斋并非同时代人,也毫无关系,故红学家们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在曹雪芹身边找不到脂砚斋的身影,甚至搞出形同地下工作者的两个“小舰队”笑话。
10.石头就是康熙年间大文学家、戏剧家、诗人洪昇的托名,芹溪乃是他校阅《天宝曲史》时所用之号。蕉园十二钗都是他的姐妹,脂砚斋畸笏叟就是他的妻妾。曹雪芹是洪昇“泪尽”投水后一个甲子的人,虽然不是原始作者,但续写后40回,功不可没。
土默热老师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毅然抛弃“胡家店”、“曹家庄”,回到“当日地陷东南”之际的“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去探究《红楼梦》的文学本源。土默热红学在思想上有本,文学上有根,故事上有源,人物上有据,事实清楚,逻辑严谨。红学界应该抛弃胡适之谬论,向晚明文化气脉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