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äldegalerie Dachau——达豪画派

标签:
杂谈 |
分类: vivaBavaria |
达豪曾经是一座画家之城,曾经。话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城市尚未被人类和工业过度开发,位于慕尼黑西北角的达豪、卡尔斯菲尔德(Karlsfeld)一代还是被称为“Dachauer
Moos”的广袤旷野——草原、森林、湖泊、河流、一望无际,无论阴晴雨雪,都能够看见阿尔卑斯山脉在地平线上无限舒展。厌倦了慕尼黑城市生活的艺术家们纷至沓来,将这片原野拓成艺术领域的“殖民地”。画家村、私立美术学校、艺术组织鳞次栉比,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美丽的艺术之城沦为了集中营的代号,往昔种种,便都随硝烟散去。
不难想象假使没有战争,就这样任由达豪的画家部落发展下去,今时今日,城市将会成为怎样辉煌的艺术圣地。而如今达豪画派的百年繁华,只有在Gemäldegalerie
Dachau(直译为达豪绘画画廊)中,还能看见一点镌刻在画布上的不朽灵气。小小的博物馆展出着百年之间、活跃在达豪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总的来说没什么名气(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印象派画家Adolf
Hölzel了,汗,我的校友啊),作品基本为Dachauer
Moos一带的山水画、达豪、慕尼黑城市的民俗风情。再平凡不过的城市博物馆了,胜在天然、质朴,时人看来,不免对那派轻松自在的田园牧歌充满神往之情。
Gemäldegalerie Dachau坐落于达豪老城中心,城信社(Stadt
Sparkasse)楼上,紧邻圣雅各布牧师会。成人票3.5欧,学生2块。第一层为达豪画派画家的常态展,第二层则为定期更换的展览。展厅比想象中大得许多,依照年代排列,早年以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绘画为主,渐渐发展为印象派,佐以雕塑、版画等等,可惜因为战争的缘故,展厅最后的绘画作品大约在1935年左右、以仅有的几幅抽象主义作品曳然而止,后面几个展厅还有一些绘画工具的陈列,及一部介绍达豪画派的多媒体影片。

睡到自然醒的极悠闲的星期天,在楼下咖啡馆吃过早饭,忽然起兴跑去看展览。没有带脚架,手持拍摄并不清晰,照片只好粗窥。镜头为麦芽比较有名的毒头50/1.8,黄,还是黄,谁再跟我说黄就是德味我就撒娇恶心死他。
183X年左右的作品,画中的田园如今还在达豪与卡尔斯菲尔德的交界处,就是我们夏天烧烤的小湖附近,那里还有些残存的自然保护区
不按年代,随便了
对比一下,树明显矮了,应该是轰炸后新载的,品种好像也不一样
人也不一样了

每个展厅几乎都有这样的老报纸随意地摆放在休息椅上,日期大约在1906年-1923年之间
这份1908年的报纸,封面女郎便是Therese Prinzessin von
Bayern,巴伐利亚公主特蕾莎。她是巴伐利亚摄政王路特波德唯一的女儿(当时路德维希二世刚死,路德维希二世的弟弟奥托又是神经病,于是由路特波德摄政。阴谋,一定有阴谋!)报纸上的公主刚刚庆祝了60岁生日。
说到特蕾莎,不能忘记慕尼黑啤酒节的典故,以嫁到慕尼黑的萨克森特蕾莎公主的名字所命名的啤酒节场地Theresienwiese(特蕾莎草场)——这幅画画的便是1882年的Theresienwiese,作者Adolf
Heinrich Lier。
隐约可见巴伐利亚女神像,什么,当时还能在那里放羊??!!旁边还有一副同样构图的小画,很奇怪为什么都是草稿,还以为是作者画了一半放弃了,后来才查到完成品是在慕尼黑的Neue
Pinakothek里
十分喜欢最后展厅中这样的小柜子,参观者一层层拉开,每一层都有些草稿、漫画、速写之类的
真想家里也搞一个!
漫画?滑雪的人儿,大爱这留白
地点就在达豪北边的小山丘,现在这么滑是不行了,玩玩雪橇还可以

一组浮雕,好像讲的是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故事。我没读过圣经,不确定。作者管这叫鲸鱼,你家鲸鱼长这样!
二楼展厅正在展出的,是一组爱尔兰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粗略地看了一下,老实说并无吸引人之处,基本上都是留不下印象的画
最近一心想找一间画室,于是临走时向售票处的大妈打听画家村的所在。大妈大吃一惊:画家都死光了!我们闻言吓了一跳,原来她说的是达豪画派这批人。“达豪已经没有艺术家了。”大妈说。画家村的遗址还在,不过想在那里租画室,怕是不大可能。唉,我一直以为至今达豪还是有很多艺术家聚居,大约因为找房子时候,看房遇见过画家的缘故。看来还得进城,可是慕尼黑的画家村实在忒远。
出门天色已昏。降温了,连日大雪,山上很冷。圣雅各布牧师会的洋葱顶,又见炊烟,飞入夕阳,融化的颜色,像百年前的画儿,鲜明温柔。天空恒古,唯有人类分分秒秒暮暮朝朝,一定要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