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照片与明信片

标签:
明信片lomo苏州博物馆 |
分类: 画/相 |
整理东西的时候,忽然翻出一张黑白老照片,摄于2002年,皖南宏村
当时大多数同学都还没有数码相机,照片是周伟用胶片机拍的,我没有底片。虽然看不清楚面貌,下巴的轮廓也很奇怪,但是一直非常喜欢这张照片的感觉,有种上个世纪初的意境,于是带了出国。前几次搬家的时候压箱底里,今天翻出来,已经被水打湿,中间的黑白都泛绿了,翻拍以保存之。
这座茶楼仿佛是叫望湖茶楼,百多年的老宅子,曾经是某个文人的住处,我们爱得不得了,白天黑夜都泡在茶楼上打牌喝茶喝酒闹事。04年又去过一次,茶楼仍在,但老板娘同我讲老房子马上就要拆了,原因已记不得。一直想什么时候再回宏村看看,皖南的山水有一种勾魂的本领,过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办法忘记银子似的湖、黄表纸剪出来的大月亮

在村子里,每天除了喝茶,就是闲逛,也不写生,也不读书,可是被灵感包围成茧,那是因为山水太清灵优美

我在慕尼黑艺术学院的教室里,付昊用lomo机拍的
第二次读大学,一切都是玩腻玩剩下的,何况德国的大学生太老实巴交,不比国内的热闹,我也就完全没有了大学生应有的热情、冲劲、好事与爽朗。

2007年,去卡塞尔看Documenta档案展,展馆门外
lomo机虽然是玩具般的机器,其色彩和胶片的质感依然让人迷恋,同光影魔术手里的lomo特效完全是两码子事

一些用lomo机拍的照片。因为120胶卷不便宜,冲印一次的价钱抵一台机子,后来也就闲置了。想来有些惭愧,机子是在上海一个创意小店买的,店主特别牛掰地提醒我说:你若是没有长久爱lomo的准备,就不要买了,买了也是浪费机器。我保证说自己不是一时起兴——结果就是三分钟热度
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底片只卷了一半,于是两张照片叠在了一起,展馆被罂粟花田浸透,像朦胧的海市蜃楼。实属无心插柳

07-08年住的房子,一间洋楼的半地下室,窗同花园齐平,整个屋子渐渐被昆虫占领了,最后我收拾铺盖不得不给它们让路

旅行的时候,有攒明信片的习惯,绝大多数带回国送给妈妈了,剩下不多,偶尔也会拿出来把玩
这张是在Tegernsee买的,这个非常漂亮的oberland小城,离慕尼黑不过1个小时路程。那年JJ带我去湖边过生日,不料生日那天,Tegernsee下了第一场雪,雪深齐膝(10月中旬。。。)结果我感冒发烧了,在湖边的家庭旅馆里躺了2天
穿Oberland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孩子
小姑娘这样的打扮,已经很少见了

跳市买到的老明信片,这是慕尼黑的凯旋门,后面就是皇宫区,照片右手边是我的艺术学院

科隆大教堂,也是老明信片,脚手架不是很明显

巴黎的老明信片,颜色应该再绿一些,再深一些,有股来自黄金时代的浮华的回声

在雅典买到这张明信片的时候,查到图中海神庙的废墟距离雅典城不远,有公车可以抵达。问了不下6个警察,没人会说英语,又问路人,据说到那里的公车早就取消了。总之没去成,至今想起来还有点闷闷不乐

卫城的明信片,只是喜欢这支黑猫而已

JJ有一年回国,从西藏寄给我的明信片
很羡慕他们家人的感情那么好,三姑六姨全家老少十几号人热热闹闹一起特地坐青藏铁路去旅行


今年春节回国,在苏州博物馆买的明信片
苏州博物馆建筑之优美精深,已远远超过馆藏本身。我犹其被贝聿铭拙政园墙的设计折服,浮雕的黑白山水,简直是从梦境里流淌出来的
有一部讲苏州博物馆建造过程的专题纪录片,拍地也不错,可以找来看看


最后po几张春节时候在苏州博物馆拍的照片
今年回家还会去苏州看看,苏州的园子是百看不厌的,苏州的零食也是魂牵梦萦的
其他明信片很多,有空再整理



当时大多数同学都还没有数码相机,照片是周伟用胶片机拍的,我没有底片。虽然看不清楚面貌,下巴的轮廓也很奇怪,但是一直非常喜欢这张照片的感觉,有种上个世纪初的意境,于是带了出国。前几次搬家的时候压箱底里,今天翻出来,已经被水打湿,中间的黑白都泛绿了,翻拍以保存之。

这座茶楼仿佛是叫望湖茶楼,百多年的老宅子,曾经是某个文人的住处,我们爱得不得了,白天黑夜都泡在茶楼上打牌喝茶喝酒闹事。04年又去过一次,茶楼仍在,但老板娘同我讲老房子马上就要拆了,原因已记不得。一直想什么时候再回宏村看看,皖南的山水有一种勾魂的本领,过了那么多年,还是没有办法忘记银子似的湖、黄表纸剪出来的大月亮

在村子里,每天除了喝茶,就是闲逛,也不写生,也不读书,可是被灵感包围成茧,那是因为山水太清灵优美

我在慕尼黑艺术学院的教室里,付昊用lomo机拍的
第二次读大学,一切都是玩腻玩剩下的,何况德国的大学生太老实巴交,不比国内的热闹,我也就完全没有了大学生应有的热情、冲劲、好事与爽朗。

2007年,去卡塞尔看Documenta档案展,展馆门外
lomo机虽然是玩具般的机器,其色彩和胶片的质感依然让人迷恋,同光影魔术手里的lomo特效完全是两码子事

一些用lomo机拍的照片。因为120胶卷不便宜,冲印一次的价钱抵一台机子,后来也就闲置了。想来有些惭愧,机子是在上海一个创意小店买的,店主特别牛掰地提醒我说:你若是没有长久爱lomo的准备,就不要买了,买了也是浪费机器。我保证说自己不是一时起兴——结果就是三分钟热度

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底片只卷了一半,于是两张照片叠在了一起,展馆被罂粟花田浸透,像朦胧的海市蜃楼。实属无心插柳

07-08年住的房子,一间洋楼的半地下室,窗同花园齐平,整个屋子渐渐被昆虫占领了,最后我收拾铺盖不得不给它们让路

旅行的时候,有攒明信片的习惯,绝大多数带回国送给妈妈了,剩下不多,偶尔也会拿出来把玩
这张是在Tegernsee买的,这个非常漂亮的oberland小城,离慕尼黑不过1个小时路程。那年JJ带我去湖边过生日,不料生日那天,Tegernsee下了第一场雪,雪深齐膝(10月中旬。。。)结果我感冒发烧了,在湖边的家庭旅馆里躺了2天

穿Oberland巴伐利亚民族服装的孩子
小姑娘这样的打扮,已经很少见了

跳市买到的老明信片,这是慕尼黑的凯旋门,后面就是皇宫区,照片右手边是我的艺术学院

科隆大教堂,也是老明信片,脚手架不是很明显

巴黎的老明信片,颜色应该再绿一些,再深一些,有股来自黄金时代的浮华的回声

在雅典买到这张明信片的时候,查到图中海神庙的废墟距离雅典城不远,有公车可以抵达。问了不下6个警察,没人会说英语,又问路人,据说到那里的公车早就取消了。总之没去成,至今想起来还有点闷闷不乐

卫城的明信片,只是喜欢这支黑猫而已

JJ有一年回国,从西藏寄给我的明信片
很羡慕他们家人的感情那么好,三姑六姨全家老少十几号人热热闹闹一起特地坐青藏铁路去旅行


今年春节回国,在苏州博物馆买的明信片
苏州博物馆建筑之优美精深,已远远超过馆藏本身。我犹其被贝聿铭拙政园墙的设计折服,浮雕的黑白山水,简直是从梦境里流淌出来的
有一部讲苏州博物馆建造过程的专题纪录片,拍地也不错,可以找来看看


最后po几张春节时候在苏州博物馆拍的照片
今年回家还会去苏州看看,苏州的园子是百看不厌的,苏州的零食也是魂牵梦萦的
其他明信片很多,有空再整理



前一篇:all about 香亭君2
后一篇:突然很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