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读《虎妈战歌》(2)
(2011-10-12 08:07:08)
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教园地 |
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读《虎妈战歌》(2)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会有动用武力的冲动,因为方便,也因为恼羞成怒。然而,行使权力都该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才好。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材料受压过度会产出不可回复的变形,人也一样。虎妈可惜没有工程背景,和二女儿的对抗最后终于导致颇有天分的Lulu放弃小提琴,甚为可惜。
我也动用过武力。还是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一记屁股。那时候我正失学,前途渺茫,心绪不宁,女儿有一天晚上不知为什么到凌晨两点多钟还蹦蹦跳跳,不肯睡觉。大概从没见爸爸如此凶狠,女儿吓得连哭都不会了,一脸的恐惧。那个晚上我失眠,非常自责,自己无能连累孩子,脑袋里女儿委屈,惊讶,恐惧的神态挥之不去,感觉自己正在走回自己父亲的老路。从此之后,我再没动过两个孩子一根指头。儿子乖巧,我甚至不记得曾关过他厕所。
关厕所是对孩子们小时候犯浑的惩罚,实际上算不得惩罚,至少本意只是让他们冷静下来的。女儿小时候调皮一些,关厕所的机会自然也多一些,刚开始她还有些怕,慢慢长大了,一说要关厕所,自己昂首挺步就进去了,常有大无畏气概,一会儿就不见了动静,人家早忘了人间的烦恼,在厕所里边玩开了。不过,每次关完,都会给他们讲明理由,他们有反驳的权利,如果我们错了,也会毫不犹豫地向他们道歉。大概正是这种锻炼,女儿钢嘴利牙,极有主见,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说服,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问女儿是否还记得那记屁股,女儿说不记得了。我释然。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晚打不如早打。就冲那记屁股,你们以后的养老姐姐负责了,儿子调笑。这小子越大越调皮了,种什么瓜,结什么果,和我们的纵容有关。惧怕孩子将来面对权威时有心理弱势,我们往往把家长的权威化作毛毛细雨,润物无声。
虽对虎妈的子女教育方式抱有本能的厌恶,但我对她的中西文化在父母和子女关系方面的哲学讨论却很有共鸣。西方父母认为,孩子的出生不是他们的选择,因此父母有对孩子监护培养的责任,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无需回报,而是转化成抚养他们下一代的责任,如此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相反,中国父母受儒家文化影响,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辛苦养育之后,认为孩子亏欠父母一辈子。
如此,西方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guardian),孩子一旦独立,父母的责任也就完成了。这样的关系似乎比较单纯,和兽类比较接近。父母和孩子之间少有黏黏糊糊,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维系情感的纽带只有爱,由爱而生的亲情发自内心,不带丝毫勉强,自然令人感动。然而一旦爱没有了,纽带也就断裂了,因此西方有大批老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而中国父母实际上把孩子看成自己的财产,父母是拥有者(owner),孩子的培养是一种投资,期望着最大程度的现世回报 — 父母的养老和家庭的荣誉。尽管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也包涵着亲情和爱,但多少总让人嗅出功利的气息。因此,父母可以牺牲自我,竭尽全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对孩子苛求严格。哪怕孩子成年之后,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无不受着父母权威的影响。在孩子的自由意志和兴趣与父母的期望相悖时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无情扼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