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斋藤第二晚:光彩属于Serkin

(2011-09-03 10:31:36)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典音乐

[转载]斋藤第二晚:光彩属于Serkin

                                             京爷/摄
     斋藤.松本节第二晚,SKFO从池子被端上舞台,管乐尽是多国部队,Sebastian Jacot同学当年19岁就在港乐作副首席,曾经是Zoon大拿的学生(跟他老师用的一种家伙),William Hudgins从1994年开始便是BSO的首席单簧管,圆号是多伦多交响的首席,长号美国人Jeremy是VPO的现役成员,那个Piccolo则姐姐则是克利夫兰的二声部,双簧管Eppendorf是科隆居尔泽尼希的干活,小号Charles Geyer是美国颇有名气的小号独奏和教授,类似于LFO的那个Friedrich,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Rainer Seegers。

 

    德式鼓配美式小号,法式长笛配德式双簧管,巴松好像也是法氏的,所以那个Eppendorf的声音在整个木管群里十分不搭配,加上日本人规整干净的弦乐又配上了美国式豪放开阔的铜管,然后又是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小年轻指挥,这下可就好玩了。

 

    不出所料,这个Diego Matheuz一统烟火派路线,基本跟Dudamel是一个路子,浓烈刚强,穷追猛打,欠点文化素养,好在罗朱柴四都是年轻指挥家把玩的好曲目,效果优先,不必计较。不过在柴四里面,这位同志还是显露出了学习前辈指挥家的苗头,比如一乐章的开始的Moderato con anima中顿挫过重,缓慢的速度(还能学谁啊)让后面单簧管开始的quasi andante时丧失了节奏对比的意义(不过后面木管的漫长的四重奏倒是精湛无比)。乐团本身谈不上什么太多的风格归宿,所以听之任之,其实这个乐队的弦乐还是非常适合那种明亮的法国作品,比如罗朱序曲里,呈示副部里有个用弱音器演的小插段,那种甜嗖嗖,亮晶晶的响动才是这个乐队最拿手的,当然还有巴托克的第二乐章。

 

     我对乐团刮目还是在三乐章的Pizzcato,让我直接就想起98年小多纳圈带克利夫兰在北京加演的那个柴四三乐章,那种凌波微步,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清晰效果至少在我听的所有中国乐队里,没有做出来过的,不是细碎拉杂,就是模棱两可,Piccolo的小华彩十分漂亮,让那个技术多少有点一般的双簧管Eppendorf骤然失色。

 

     其实,昨儿晚上最大的亮点其实是Peter Serkin,名门之后就是不一样,这一比就无论是斋藤乐团,还是委内瑞拉小伙儿,都显得有那么点底蕴不足。Serkin那种明亮的音色,富于灵感的触键,高贵的音响格调,让这部巴托克的天鹅之歌无比清新爽朗,完全有别于前一晚阴郁的《蓝胡子城堡》。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又是作曲家献给自己夫人的,只不过是2婚的那位。
 

     斋藤绵柔的小提琴再次让 Adagio中开始的卡农异常耐人寻味,巴托克的复合风格帮助Serkin显露出了其全面的音乐素养和广泛的音乐趣味,从东欧的宗教式咏颂,再到从巴赫、贝多芬们的影子,都被他一一洞悉,而他明丽亮多彩的音色变化又让那个极端风格化的中段气象万千,且饶有趣味,他那宏大而凝练的,他与乐队联手奉献的这个段落成为了昨晚最值得回味的时刻。

 

     连续两个晚上,斋藤表现出了在亚洲范围内相当明显的优势,至少其在两个巴托克中的表现,有着和世界级乐团抗衡的资本。弦乐干净整齐,训练有素,但和欧洲乐队比,还是少点味道,同时也不那么有弹性,拉一些重复音型显得有的刻板(柴四里很多),但他们乐队能够以极为程序化的方式面对各种指令,还拿柴四第一乐章举例,134小节开始的Ben sostenuto il tempo prendente中,Matheuz同学明显加重夸张的幅度,小提琴上前一个p连接着后一个pp(光总非说小样把柴四弄得连个一个p都没有),不过这都是凭空加上去,显露出他过于浪漫化的倾向,斋藤的小提琴完好无损地将这些夸张的表情一一作了出来。

 

     亚洲领衔的水准,准世界级的素养,加上日本人一丝不苟的精神,打进所谓20强,还是有相当道理的,这一点很像日本男足,比上未必十足,但比下绝对有余。如果管乐能够少些外国面孔的话,我一定会对这支近邻乐团五体投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