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聆听,这些闪光的“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报告

标签:
教育反思 |
分类: 读书 |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是十分“神奇”的书籍,它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育人。当我用心研读时,突然发现在我对“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感到困惑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像一道光一样照射过来。
(一)教师的发展与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需要不断学习,用心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近,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里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提醒我们,不要只拘泥于教科书上的那些知识和内容,那只会把备课当作一件单调乏味的事情。我们要广泛阅读、观察社会,将时代元素与教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加教学的生活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其次,从心底里热爱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学生是有生命的、有情感、有思想的“生长中的人”,教师的点滴关心和付出,学生都能体会到。当教师以一颗赤诚之心去爱学生时,那一颗颗纯洁的灵魂也一定会有感动和回应的,因为爱是相互流动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生命尊严,给予他们爱与关怀,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做自己的“小主人”,做“学”的第一个“实践者”。
最后,与时俱进,善于创造。学习其实是无边无际的,生活处处皆学问。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读书、练字、习作、手抄报、测试等等。事实上,只要肯花些脑筋,换些花样,死板的作业是很容易变得灵活的。切磋方法,与学生一起整理;与学生共同探索的解题方式,将读书笔记美化成画,将知识积累成为一种时尚。教学的创造是双向奔赴的,孩子身上有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时代特点,而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创造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二)家庭的理解与沟通
教育从来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慈并济,用正确的爱对待教育孩子。教师要跟家长做好各方面的沟通,父母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他们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个家庭的温馨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会拥有健全阳光的性格,但过犹不及,爱是有适度的,而非溺爱。父母要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负责,不能单单只是给予孩子在物质层面上的满足,要特备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心灵世界的完善。
好的教育方式,良好的生活心态,并不是一本书,一句话就能教给我们的,而是在持续的阅读思考中,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通过书籍,积累起来的前行的力量。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淳朴文字背后孕育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体会和理解。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教给孩子课本中的那些枯燥的知识,教育最重要的唤醒“人性中温暖的能量”,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这过程中,少不了各个阶段各门学科教师相互协同和衔接,少不了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修课。
(三)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借鉴了许多西方的教学思想,其中大多是教学、技术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和方法都比较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在智力方面获得发展,却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尤其是在精神世界的培养上缺乏有效的关注,这也是当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认真研究它的规律,尊重教育规律去施行;教育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位教师去创造,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性格、潜能去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人。我们要认真领会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和精神,把学生的精神生活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