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阅读:只是这样做就是了——阅读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读书 |
春日宜读书,日光溶溶,春色渐生。“坐进小楼成一统,静‘听’先生说词章”,看叶嘉莹先生“指点名家诗词,点化古今论评”,一一信手捏来,乘兴娓娓说道,聆先生之言,读先生之文,思先生之情,岂不快也哉乎。
“一首好的词,一定有兴发感动的力量。”“我说诗词的好坏,永远以它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层次,一定是如此的。可是我也并不是主张像我们中国过去的批评,拿一个人的品格来衡量他的诗。这个人品格好,诗就好了,并不是如此。我是主张一个作者,他有伟大的生命、伟大的人格,加上他的伟大的表现传达的艺术(能力),真的能够把他的一份感发的生命传达出来。”(P371)而叶先生的文字(讲课),也正有这样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一种孕育和焕发着青春生命的力量。叶先生讲述北宋欧阳修“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词,这样点评道,“人应该珍惜你眼前的光阴跟你做的事业,你要尽你的力量去做,‘直须看尽洛城花’,那个时候纵然是离开了,我也对得起这段日子了。《圣经》上保罗的书信中说,‘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圣经.提摩太后书.第四章》)一个人要反省,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你就对得起你的一生。”(P208)先生这样说的时候,首先是有感而发的,也说给自己听的,而座中诸君子闻之,岂不为之动容哉。
“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以他感发生命的质量的深厚博大为主要的因素,艺术的手法当然重要,但是他真正本质的是他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才是决定他作品优劣高低的一个更重要的决定的因素。”(P304)对照这段话,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的手段(艺术)虽然很重要,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一个能够上好课的教师,一定是以他感发生命的质量的厚薄大小为主要的因素的”,一个师者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于他事业的深度、广度、厚度、宽度,才真正是决定他的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样的标准,于先生而言,是恰如其分的。
先生在“总序”中自道:“我平常很喜欢引用的两句话是:‘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这两句话,得之于顾随先生的教诲,“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做有生的事业,你才不被这些利害物质的欲望所迷乱,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P198)有这样的老师,方能成就这样的学生,这就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德”吧。
推荐:《迦陵讲演集:唐宋词十七讲》,葉嘉瑩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024.02.11,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