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阅读:只是这样做就是了——阅读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2024-02-11 13:14:51)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读书

教育阅读:只是这样做就是了——阅读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

春日宜读书,日光溶溶,春色渐生“坐进小楼成一统,静‘听’先生说词章”,看叶嘉莹先生“指点名家诗词,点化古今论评”,一一信手捏来,乘兴娓娓说道,先生言,读先生文,思先生情,岂不快

一首好的词,一定有兴发感动的力量我说诗词的好坏,永远以它感发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为评量的层次,一定是如此的。可是我也并不是主张像我们中国过去的批评,拿一个人的品格来衡量他的诗。这个人品格好,诗就好了,并不是如此。我是主张一个作者,他有伟大的生命、伟大的人格,加上他的伟大的表现传达的艺术(能力),真的能够把他的一份感发的生命传达出来。”(P371而叶先生的文字(讲课),也正有这样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一种孕育和焕发着青春生命的力量。叶先生讲述北宋欧阳修“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这样点评人应该珍惜你眼前的光阴跟你做的事业,你要尽你的力量去做‘直须看尽洛城花’,那个时候纵然是离开了,我也对得起这段日子了。《圣经》上保罗的书信中说,‘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圣经.提摩太后书.第四章》)一个人要反省,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你就对得起你的一生。”(P208)先生这样说的时候,首先是有感而发的,也说给自己听的而座中君子闻之,岂不为之动容

“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以他感发生命的质量的深厚博大为主要的因素,艺术的手法当然重要,但是他真正本质的他的生命的厚薄大小深浅,才是决定他作品优劣高低的一个更重要的决定的因素。”(P304)对照这段话,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教学的手段(艺术)虽然很重要,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一个能够上好课的教师,一定是以他感发生命的质量的厚薄大小为主要的因素的”,一个师者将自己的生命投入于他事业的深度、广度、厚度宽度才真正是决定他的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样的标准,于先生而言,是恰如其分的。

    叶先生是一个以全身心注入其事业的人。她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书,在三尺讲台上传承古典诗词,先生说,“中国古典诗歌,是蕴蓄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那些光伟隽杰美好人品的诗人们那种精神情感的一个宝库”(P257-258)难以想象,一个人一辈子只尽心尽力做一件事情,而且是如此自然平和,如此宁静淡泊,如此心安自得,先生觉得自己所作的事业,并没有如此崇高,如此了不起,只是这样做就是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先生讲得很平静,也很平淡“我这个人其实并没有远大的理想。我读书的时代虽然也读得不错,可是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我要考研究所,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出国…也没有想到过将来要做一个学者…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个在中学教书的工作,就老老实实在中学教书。我在台湾教书的时候,曾经因为很多很多因素,曾经到私立的最坏的学校去教书,程度是初中的学生。但是我讲课的时候,也是一样认真去讲的。从来没有想到过我要做学者,只是我眼前要做好的,我就要把它做好。我还不是说对得起那些个程度坏的学生,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李白、杜甫。他们有那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国外用英文去教书,这多是很多种艰难困苦的因素造成的。我只是说,当困难来的时候,我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去做、去承受、去负担、去努力,只是这样做就是了。”(P185)先生身上的这种精神,正是传统文化比较缺乏的“悲剧精神”,“悲剧精神就是因为他经过了挣扎、奋斗、努力,最后他还是失败了,我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是挣扎过奋斗过了的。”(P107)

先生在“总序”中自道:“我平常很喜欢引用的两句话是:‘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这两句话,得之于顾随先生的教诲,“我们要以无生的彻悟,来做有生的事业,你才不被这些利害物质的欲望所迷乱,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生活。”(P198)有这样的老师,方能成就这样的学生,这就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功德”吧。

推荐:《迦陵讲演集:唐宋词十七讲》,葉嘉瑩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024.02.11,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