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苏格拉底式教育:在平等对话中传承真理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读书 |
在《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似乎并没有对教育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书名,作者是想启发每个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自己的理解,产生对教育的新认识。
一、“苏格拉底式教育”的内涵
二、“苏格拉底式教育”的特点
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中,师生之间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为追求真理而自由思索的关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名真正的苏格拉底式教师会制止学生把自己看作权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见解,强调在师生对话中发现真理、传承真理。而在经院式教育和师徒式教育中,教师只是作为真理的“搬运工”,违背了平等对话的原则。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来看,苏格拉底式教育中的师生是自由平等的。真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二者共同向往的精神追求。在传承真理的道路上,只有保持师生间的民主、平等、独立,才能保证真理的光芒不会被教师的权威所遮盖。
其次,从教育方法上来看,苏格拉底式教育采用的是“助产术”式教育法。“助产术”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教育理论之一,强调教师的角色是“接生”,而不是自己“生产”。苏格拉底声称“自知无知”,只能把问题提出来请教,但是当别人作出回答时,他又对其种种解释、回答进行机智的反驳或“讥讽”,最终引导对话人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个过程,主要不是教师自己生产思想,而是教师帮助对话人将自己的思想“生产”出来。
最后,从教育思想上来看,苏格拉底式教育更加注重价值自由。苏格拉底认为,在价值自由思想的指导下,纯粹地追求探索知识而不必考虑后果,能够在思想的火花中碰撞出真理的价值,从而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灵魂的完美,这就是苏格拉底所秉承的“知识即美德”。
三、“苏格拉底式教育”的教育启示
德国学者伽达默尔认为:“对话就是对话双方在一起相互参与着以获得真理。”米哈伊尔·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一种在各种价值平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马丁·布伯强调:“真正的对话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
虽然不同学者对于“平等对话”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的共同本质都体现了教育的平等开放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强调平等对话的苏格拉底式教育在当今教育中仍有巨大的借鉴价值,对于我们当下的教学而言,如何从只有教师“讲话”的“一言堂”,转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的“交互式”课堂,需要我们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