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自由、生命与爱的教育——《夏山学校》的读书报告

标签:
教育反思 |
分类: 读书 |
尼尔的名言是:“夏山学校宁可培养一位快快乐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一位神经兮兮的首相。”而我们的古训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追求“人上人”的教育,在今天似乎发展到了极致,绝大多数的家长与教育工作者都极为“重视教育”,强调“升学主义”、“精英主义”“择业为上”的教育追求。从孩子一进学校开始,他们就为将来的职业、地位做着无休止的努力,这种具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教育,其共同点,就是对学生期望过高、刻意塑造,甚至不惜剥夺人与生俱来应该享有的追求幸福的权利,刻意磨平人最具魅力和创造性的个性。
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在某种意义上是捆绑着孩子健康成长的枷锁。书中说:“父母对未来的恐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非常糟糕的影响。这种恐惧常常表现在父母的愿望中,他们期望孩子比他们学的多。这样父母不让孩子在想读的时候才学习阅读,他们怕如果不加督促,孩子就会一事无成,他们也等不及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成长。”家长和教师把对孩子施加影响当作一项“使命”,他们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和意愿出发,认定孩子应该有什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夏山学校告诉我们,家长和教师不应该把自身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好的方式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按照与自身兴趣契合的方向成长,培养出最具魅力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尼尔的自由教育理念,是每个孩子都应自由地释放他的天赋和潜能。在夏山学校,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而不是被强迫去适应统一的课程设置。这种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走向只属于自己的那个未来。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求兴趣,教育应该要“培养出健康而自由的孩子,使他们在生活中不会遭到“恐惧”和“仇恨”的摧残。在夏山学校,孩子们不仅学习知识,还学习如何对待生命,如何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种生命教育观指导下培养出来的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全面发展的人”,而是真正能够遵循内心想法,自由地成长、积极地工作的人。学生能自主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且朝着自己希望的目标努力,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积极快乐地生活。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学会自爱和关爱他人;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赞许,使孩子有自信去做事。传统的理性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强制的灌输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当学生得不到爱的时候,他只好通过恨来表现自己的存在以引起他人的关注,这也是学生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缺乏爱和自由。教育的责任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学会去爱,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作为他们的伙伴,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教育中,重要的是用爱来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样的结果往往也是积极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
对于尼尔和夏山学校的孩子而言,这是一所真实存在的学校;但对于我们而言,只能是一所远远地,仰望着的学校;我期待着,能够走向它,走近它,甚至走进它。
2021141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