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真相、沟通与决策的重新审视——《后真相时代》读书报告

标签:
文化反思 |
谣言、误传、10万+、阴谋论、带节奏、病毒营销……你以为你在独立思考吗?你以为的“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吗?你以为“你以为的真”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很容易被以偏概全的信息误导,不论是媒体的报道,还是四散的谣言。其实不论是我们遇到的信息,我们自身也在用“竞争性真相”在误导自身。这其实是人类社会的天性。
那么,是时候看看《后真相时代》这本书了!
一、真相不止一个
麦克唐纳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竞争性真相,也就是一件事情通常有不止一种真实的表述方式。真相就像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每一小片都是竞争性真相,又都不是完整的真相。若是把自己看到的一小片当成完整的真相,很容易会“看走眼”。文中一则经典的广告就完美诠释了这一观点——从一个角度看,光头仔仿佛在逃离汽车,去攻击商人或偷走他的旅行包,但当我们把视角转移到上方时,我们可以发现光头仔只是想把商人拉到一边,在货物之前挽救他的生命。只有当你看到整个画面时,你才能充分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问题是,没有人真正拥有整个画面。生活是极为复杂的,你不可能看到整个画面。”
二、眼见不一定为实
如前文所说,现实是复杂的,在后真相时代,眼见不一定为实。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新闻乌龙”的例子:2014年夏,一张照片在网上疯传,照片显示,会场里坐着一排男士演讲者,上方横幅写着“2014全球女性峰会”。这张照片引起了世界各地网友的愤怒,有人留言:因为男性更有学问?真是可笑。
这个被称为“女性达沃斯”的峰会,真的由男性主导吗?原来,2014年全球女性峰会专门设立了男性小组,邀请一些男性总裁参与讨论,但峰会大多数与会者仍然是女性,总计有来自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的1000名女性出席了此次会议。
许多网友知道该照片的背景之后,才明白是自己误解了。不过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今天,这种“误解”其实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看似掌握了海量的信息,但是否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某些珍贵的东西呢?曾经的阅读习惯已经被浮光掠影的快速阅读所取代,深度思考被急功近利的精简搜索所取代。当我们追求着无处不在的实时更新,是否也在渐渐忘记了精心思考与自己对话的能力?
世界的加速和关注范围的缩小,迫使我们在不完全了解的局面中做出回应。为避免不公正地批评别人,或者被政客和评论家误导和欺骗,通过不明智的选择伤害自己,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了解最贴切的背景,当心在不理解完整背景的情况下成为分享劲爆新闻的误传者,当心故意略去重要背景,尤其是引用他人话语的误导者。
三、遗忘不是解决办法
强制遗忘也许不切实际,但沟通可以引导我们远离那些不符合他们需要的历史真相。历史上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直到现在,日本的民众,几乎八成以上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更多的是否认和无知。
在日本有关历史的教科书里,几乎掩盖了所有侵华战争的部分,长达数十年的侵略,在他们的书中仅仅只是一笔带过,甚至连南京大屠杀,都只出现在日本高中教材的注释中。在语句上,日本教材没有说明事件经过,只是将它称为“南京事件”。这个通过遗忘忽略罪恶的策略,只是取得了暂时的局部成功。事实证明,前一个世纪战争的记忆是不那么容易遗忘的。我们就是我们的历史,遗忘不是解决办法,没有记忆,就没有愈合。
四、名字不是伤人的武器
查克·帕拉尼克在《搏击俱乐部》说过:“你并不独特。你不是美丽而独特的雪花。”20年后,“雪花”成了广泛流行的词语,而恐惧和憎恨很可能是“雪花”一词流行起来的原因。这很危险,因为它意味着这个名字不是笑话,不是简单的挖苦,而是一种武器。
早年间,西方的父母会用“美丽而独一无二的小雪花”来形容自己的孩子,“雪花一代”泛指那些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年轻群体,他们没有长远规划,将买房计划置于享乐开销之后。如今,这些老一辈人享受着自食其力得到的住所,自然认为现在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原因是不够努力。房价飙升、工资停滞不前、贷款困难、工作事故等问题屡屡发生,一概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几个世纪以来,老一辈人一直在指责年轻人懒惰、自私。人们往往本能去评价那些与自己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但这种评价标准只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分歧。
如果我们不想加深年轻人和成熟群体之间的鸿沟,就应该努力避免使用这个富于表现力却具有破坏性的名字。老一辈人说年轻人是不堪一击的“雪花一代”,年轻人则视老年人为跟不上时代的“恐龙”。但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不过生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真相已不再如纸媒时代那样作为稀缺资源为人们所看重,对于真相的权威式的报道和解读已经面临消解。但少有人关心事件的本来面目,大多数人只愿意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选择性地吸纳符合自己三观、让自己痛快的信息。信息时代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加公允客观,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加焦虑、武断,更加固守自己的观点。需知,所有真相都是多面体,都是多个竞争性真相的合集。身处后真相时代,作为信息消费者,我们都免不了会上当受骗。唯有洞悉“真相”背后的真相,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免受煽动式宣传和病毒营销的蛊惑。
在这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识别竞争性真相,保持警惕、批判思维、寻求多种信息源、注重证据和事实、避免情绪化思考、提高媒体素养以及注重个人社交媒体的使用。工具、知识、沟通渠道和受众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明智地选择真相,并且做出良好的表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中的真相和谎言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