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报告:跳出娱乐至死,奔向皓月明空——《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2023-12-11 20:54:48)
标签:

文化

哲学

分类: 读书

读书报告:跳出娱乐至死,奔向皓月明空——《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娱乐至死”的概念,他将之解释为“一切的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就是我们人类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作者对电视文化所发起的哲学性思考和文化批判,揭示了媒介异化使人们离理性而去的“泛娱乐化”后果。而将波兹曼的观点推演之今天的互联网文化充斥我们日常生活的现状,可以看到作者超前性的思考敏锐性和穿透力。

一、更为碎片的时代:短视频的崛起背景

波兹曼这样描述道:在印刷媒介时代书籍有且仅有文字传递信息,即便书中有罕见的图片,也只是作为人们理解文字的辅助工具。但电视媒介的出现扭转了这一情况——文字成为了帮助理解的手段,即使观众看不懂电视上的文字,但电视还有声音媒介以及不断切换的清晰而明确的热媒介——“图片”将电视内容充分向观众释放,而声音媒介与文字又辅助人们更快更精准地获取荧幕上的娱乐信息。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电视媒介时代,波兹曼在书中把它成为“娱乐化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的新闻、宗教、教育各界都沉浸在娱乐、谎言与自相矛盾之中,民众逐渐呈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不再追问传统印刷文化的意义,转而追求电视媒介下的狂欢。过去如此,今天的人们依旧处于视觉文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发展得更加丰富、蓬勃。微电影、直播、短视频等新形式的出现逐渐“偷走”了人们的注意力,推动社会进入“碎片化”的时代。今日的互联网娱乐已经超越了电视时期的“派对性”愉悦,逐渐演变成万众狂欢,之前所有的媒介,在互联网面前都成为了碎片化的一员。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娱乐多样化提供可能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是支撑网络不断前进的硬件基础,在过度娱乐化的背景下,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严重。我国网络发展初期,互联网环境还较为单纯,在网络上发言的多是官方和一些专业人员。但随着5G基站的搭建,现在的网络世界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我国网络覆盖率已经逐渐走完“最后一公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娱乐内容的可能性。

(二)资本的逐利性助力娱乐作品的丰富创造

马克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第4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 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32亿。在人数增长的同时,市场也在扩大。资本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反哺资本逐利。在这样的逻辑诱导下,资本鼓励创作者们进行娱乐化的作品创造,以此换得更高的点击量和浏览率,传播内容被包装成爆炸性泛滥和刺激性的信息吸引用户。从创作到传播再到被大众接受,没有谁会在意文化的价值性和正向引导性。

(三)人类需求为娱乐内容的生产制作提供直接动力

娱乐在每一种社会环境下都有其存在方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需求。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文化娱乐内容的传播形式会有不同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新媒介为载体的娱乐文化方便、快速地传播,同时也为碎片化的内容传播打下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娱乐作为缓解、释放压力的重要手段,是每个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是巩固和稳定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

二、失去智慧的人群:短视频时代下的“娱乐至死”

(一)思考力下降

波兹曼在本书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在观看影像媒介的过程中,知识性的思考能力被压制了,而大部分有深度的理论思考、哲学思考,其实更加需要在专注安静的环境下,通过阅读文本诞生。”不管是作者生活的电视时代,还是如今短视频大行其道的时代,人们被低质量的娱乐裹挟,那些包含欢乐的美丽“泡沫”,让人们逐渐放弃了思考的能力,最终丧失思考力。过度娱乐带来的后果就是,人们离理性而去。也就是说,当人们都会从影像中获得欢乐,从而依赖影像的时候,人们离理性也越来越远了。

(二)专注力受损

今天的网络环境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网络信息以爆炸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为了吸收更多的流量和曝光率,短视频创作者往往会拟取夸张的标题制造噱头,在视频中放置丰富的图片素材,这一系列行为催生了“图片霸权”和“视频霸权”,人们会惯性地选择浏览那些能第一时间抓住自己眼球的信息。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碎片化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导致人们对文字构成的较为有深度的内容失去阅读的耐心。

(三)阅读能力被扼杀

网络为阅读提供很大的便捷性,我们可以随时随进行阅读,一些不太容易找到的图书、文献、资料能借助网络轻而易举地获取,但是网络时代的阅读和传统的阅读却完全不是一回事。如今许多短视频打着“十分钟读完某某书本,让你醍醐灌顶”的标题在网络上传播,读者伸手可触,看完一个视频后确实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但那是他人总结得出,并不代表本人看完这本书也是如此想法。除此之外,花十分钟看视频和使用纸质书花费几小时阅读相同一本书,其阅读感受的结果呈现在时间消耗的比例上就有严重出入。阅读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动,不仅是一种精神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对于大脑的指令和驯化。阅读生理学的权威玛雅内·沃尔夫认为:“阅读最核心的秘密就在于可以让读者的大脑获得自由思考的时间,而这种思考所得远远超过他们在阅读之前所拥有的知识。”但是网络阅读让我们失去了“自由思考的时间”,从而陷入“头脑短路的境地”。

三、警告再临:以短视频为首的娱乐文化未来当走向何方

虽然短视频为首的娱乐文化在当代对人类的冲击是不可置疑的,但我们不能听之任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有所帮助。就像书中波兹曼提到的“问题不在于我们看什么电视,问题在于我们在看电视。要想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找到我们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使得网络生态呈现“娱乐至死”的状态,若想避免短视频之类的网络文化对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应理性地认识这种现象,而后才更更好地有效避免。娱乐本身并没有错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的生命都有周期性,生活中工作和娱乐不断交替,重要的是如何在工作和娱乐中保持一种平衡,并且正确、理性地对待以短视频为首的网络文化。

在这个大众日益趋向于娱乐化的时代,如何守住精神家园,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需要我们筑牢自身的精神抗体,提高思想免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11411班  虞灵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