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成为自由的人----读尼尔的《夏山学校》有感

标签:
文化教育 |
分类: 读书 |
夏山学校以自由教育为理念,摈弃了传统的权威主义与功利主义,坚持“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适应学校”,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成长以充分的潜能释放空间,使孩子的身心得以自由地舒展。
“爱与自由”,是教育永恒的真谛。尼尔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教育应当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引导;学生的自由成长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努力,而且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夏山学校,孩子们从来不被强制要求学习考试方面的知识,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参与任何活动。
夏山学校倡导的自由教育理念,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激进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遵循学生兴趣的教育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能释放孩子的自由天性,但这样的理念显然与我国的国情是有较大落差的。一方面,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班级规模大人数多,学校和老师难以完全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成长中的孩子总是需要约束和管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放任学生“自由”发展,无疑是教师的失责和教育的失败。就世界范围而言,夏山学校也是一个“特例”,其自由教育的理念虽然有古希腊的传统,但又明显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夏山学校不仅仅是强调自由教育,同时也主张情感教育。在这所学校中,师生能实实在在地开展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对学生自由、平等、民主的培养很重视,这种培养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里。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和教师习惯借助以权威和控制的方式达到对学生的管教,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较重,心理较为疏远,夏山学校通过情感的交流特别是给予赞许、关爱学生等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用对话的方式解决矛盾与争端。这种对于儿童的理解、尊重以及根据儿童兴趣进行教育的思想,对我国当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尽可能保证学生在进行基础学习后,能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一方面,学校里所设置的教学科目并不能都是基于学生现有的兴趣,而是要考虑学生长远发展,兴趣不只是学习的起点,更应该是学习不断进阶的“脚手架”。
夏山学校有比较宽松的教育与学习环境,这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没有那么多功利性的约束。在我们社会中,对于成功的定义往往局限于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在夏山学校,教育者对成功的定义就没有那么苛刻,快乐学习,积极生活,使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激活、释放。应试教育是一根指挥棒,也是一条束缚我们的绳索,在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不能以固定不变的成功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每个个体都有差异,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生长的方向和未来,教育要为学生的自由成长创造条件,教育评价需要更加多元化,要多方面综合考虑,而不是将升学率、优秀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夏山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教育、观察当下的全新视角,教育应当使学生有自由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忙于应付考试,一味地进行灌输;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满足其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向着未来有光的方向健康地生长;教育应该是一个唤醒每一个生命中那些懵懂的、充满了力量的、蕴含着新希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