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随笔:“望鹄亭”还是“鹄望亭”?

(2023-11-23 21:07:41)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随笔

教育随笔:“望鹄亭”还是“鹄望亭”?

午饭后从中校区食堂出来,遇到W君,两人边走边聊,一路走回东校区。我们绕着德清湖走了一圈,路过“望鹄亭”,看着起伏的湖波,亭子旁每天都在变化的树叶,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人生的有限。

    这个亭子,也算是德清湖的一个“著名”景点了,虽不是一座真正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但也可以“停一停歇一歇”,以供忙碌之人在此“偷得浮生半日闲”。忙忙碌碌的人生,总是需要有片刻的闲暇,作些短暂无边际的精神漫游。

    我问W君,这座亭子,应该名为“望鹄亭”还是“鹄望亭”呢?W君有些奇怪的看着我,应该是“望鹄亭”,这又什么问题么?我笑笑,从右向左指点亭的匾额,按我们书写的传统,这匾额上的两个字,不是从左往右念的,那么正确的读法应是“鹄望”而不是“望鹄”,两个字的位置不同,那我们理解这个亭名的意义也就大不相同了。

如果是“望鹄亭”,那就是从每个站在亭子中,望着德清湖中游弋的天鹅的“我”来理解了,每次当“我”驻足亭中,望着湖中天鹅时,内心里会不自觉地想起《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那句话——“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会感慨诸葛亮“大丈夫志当存高远”的理想和抱负。W君点头说,是的,应该是这个意思。我说,当然,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解读。但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站在这个亭中望着湖中游弋的天鹅时,“我”会不会这样想——湖里的天鹅,还有要飞上天空,飞向远方的“鸿鹄之志”吗?它们经过人工驯养,已经习惯了在湖面上过着安静的生活,它们的翅膀,再也没有了飞翔在蓝天的能力了。这是天鹅的悲剧,还是人的“善意”使然呢?也许,在人类的立场上,只是希望将天鹅作为我们可观赏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如果养几只大白鹅或鸭子,又显得太俗气没品味了,所以要放养这些经过人工驯化和技术处理过的“天鹅”。那么,当我们站在亭中望见这群“鹄”时,我们还需要有“鸿鹄之志”吗?

如果是“鹄望亭”,这个命名意味着我们观察思考问题的立场和视角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妨把自己想象成湖中的天鹅,是的,现在的“我们”就像这群湖中的天鹅,似乎过着无忧无虑悠闲的生活,但是,“我们”却又渴望着超越这样的生活,“我们”内心里总有一个关于天空和远方的梦想,如果“我们”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小的德清湖,那我们就是井底之“蛙”,就不配被称之为“天鹅”了。就此而言,这个“鹄望亭”,在每个具有天鹅的梦想的人的眼中,是“我”渴望飞翔和远行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在孟子讲述的“弈秋”故事中,两个跟随“通国之善弈者”学习下棋的小朋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孟先生自己又不是小朋友,怎么就认定“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个却一心想着要“援弓缴而射之”呢?也许另一位就是一心想着要“骑鹅旅行”的匹诺曹呢,他渴望走出这间封闭的小小的教室,渴望到一个更大更远更辽阔的世界去看一看去闯一闯游一游,他相信并不是只有会下棋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其实,这样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你看,那只在德清湖中一直仰望着天空,发出嘹亮声音的“鹄”么,它才是那群“天鹅”中真正具有一种展示生命应该有“鸿望”精神姿态的唯一独特的存在吧。

  

                    2023.11.22,与W君驻足德清湖畔“鹄望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