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

(2023-08-08 22:24:36)
标签:

文化

教育

分类: 随笔

阅读丰子恺:杨柳岸,晓风残月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其中一个主题是“古诗新画”,诗是我们熟悉的,但先生却常常会有些出其不意地调转画笔,让我们有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感受。

这幅作品的题诗——“杨柳岸,晓风残月”, 出自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我们中学时不仅熟读,而且是朗朗上口背诵过的。老师说,这首词的意境幽远,情感悱恻缠绵。不过,对于那时初读柳永,而又年少单纯的我而言,似乎别无多虑,课堂上老师说的意境,似乎也不甚了了,只是头脑中还有一幅朦朦胧胧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画面,不过那画面上,好像应该是一对正待“执手相看泪眼”的“两情相悦”的男女。

但这幅作品却颠覆了我的印象。在他的笔下,杨柳岸边,残月之下,是两个正在田间弯腰劳作的农民——这让我突然想到余华的小说“活着”,这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他们背朝青天面对黄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他们生长于这片土地也最终被这片土地收留——原来脑海中有关这首词的诗情画意,突然被置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巨大心灵冲击,这样的反差,形成了另一种情感的张力和灵魂拷问:同样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客观世界,却呈现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意境,包容着完全不一样的人之命运,这是不同个体的必然差异,还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安排?

所谓言为心声,画为心象。显然,同样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和丰子恺却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是属于杨柳的,一个是属于残月的;一个是浪漫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仰望着遥远的星空,另一个却深深眷恋着脚下的这方土地,以及这土地上的人民。

                             2021141122 林欣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