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师者三“态”
(2022-05-27 17:59:38)
标签:
教育反思 |
分类: 教育杂谈 |
当你准备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是要有“态”的,包括形态、姿态和神态。
所谓形态,就是我们站在讲台上呈现出来的外在的仪态,也就是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教学是需要有仪式感的,教师进入教室之前,首先须正衣冠定神气,我们要衣着得体、仪容整洁、端庄大方,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认可。
所谓姿态,是当我们作为学科专业教师演绎教学时,一举一动、一环一节、一放一收,应该和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风格相互契合相得益彰,用佐藤学先生的说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姿态应该是“像花朵一样绽放”,教师要在课堂上最大可能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激活自己的思维,调动自己的情感,我们对学科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教学过程的驾驭,就呈现在课堂教学的摇曳多姿中。
所谓神态,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在课堂上所传递的教育理解、教育情怀和教育使命,教师的目光中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学科教学,课堂是一个生成着的、生长着的、不断扩展的教育世界,我们看见的是生命,是未来,是希望,是新的无限的可能,因此,教师的目光中不仅有爱,言行中还有自信,我们站在小小的教室里,还有坚定、毅然和充盈。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表达与交流,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教育世界的展开与生长,就在我们的形态、姿态和神态之间,或生动或严谨,或充满情感或理性深邃,可以随意赋形,或者随语而行,甚至随机而动。行文至此,突然想起齐老师笔下的朱光潜先生:
朱老师讲授的是英国诗歌,每一次讲授,都有一种特别能够打动人心的温暖的力量。“他给学生讲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玛格丽特的悲苦》,读到:the flowls of heaven have wings,...chains tie us down by land and sea。(天上的鸟儿有翅膀...链紧我们的是打的和海洋)他说,中国古诗中相似的有‘风云有鸟路,江河限无梁’之句。此时竟然语带哽咽,稍稍停顿又继续念下去,念到最后两行:If any chance to heave a sigh(若有人为我叹息)/Thy pity me,and not my grief(他们怜悯的是我,不是我的悲苦)老师取下了眼镜,眼泪留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