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富士山"脚下的白色之城阿雷基帕( Arequipa)我们只住了一夜,但所住这家叫做新西班牙客栈(Posada Nueva
Espana)的小旅馆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难以忘怀.
我们从科尔卡峡谷来到阿雷基帕时已接近傍晚,面包车把我们送到小旅馆门口后就离开了.我们一边按着门铃,一边打量着这个从网上预订的小旅馆.这是一栋粉红色的小楼,中间是一扇厚厚实实的木门,二楼有一长长的白色阳台,看上去挺漂亮.

1. (此图来自网上)
这时,一位老先生从里面把门打开,用带着口音不是很熟练的英语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并不由分说地带着我们往里走.进门后右手边就是一个办公室,我们想当然地想进去办入住手续.可是老先生一点也没有让我们进屋办手续的意思,而是径直穿过一个拱形门洞,把我们带进了里面的天井.天井不大,中间摆放着一些桌椅和一个遮阳伞,墙边的一个小花池里种着一些植物,天井四周所有的犄角旮旯都摆着盆花.

2.

3.

4.

5.

6.
正在我们好奇地四下打量着这个小院时,老先生指着我们提着的行李,又指着天井一侧的一道直楼梯说,从那儿上去,把行李放到那个房间.他手指的是正对着楼梯的那间房.呵呵,有意思.这老先生根本没问我们是谁,也不让我们办手续,更不检查我们的护照,就直接让我们进去住.出门在外住过那么多旅店,这样的入住接待还是头一遭呢.从老先生说话的口气,好像我们根本就不是房客,而是他家里的人.宾至如归,用到这儿大概挺合适的吧?

7.

8.

9.
按照老先生的指点我们上了楼,推门进入了房间.房间里有两张床,电视和简单的家具,侧面是一个卫生间.结实的木窗木门,淡黄色的窗帘,与橘红和浅黄两色的墙面相配,自然又大方.

10.

11.

12.
我们正在房间里安顿行李,只听老先生在外面敲门,让服务员送来两杯古柯茶,说是帮助我们缓解高原反应.其实阿雷基帕的海拔才两千三百多米,比早些时路过的海拔四千九百米的Patapampa山口要低多了,我们在这儿根本没有一点高原反应.但是这么贴心的服务,还是让我们非常感激.

13.
接下来老先生给了我们一张旅馆周围地区的街道图,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周围的情况.我们了解到,这个家庭旅馆由老先生和他的儿子照料,白天老先生看门,儿子晚上六点来接班.老先生好心地提醒我们说,从旅馆到市中心广场只有几个街口,但中间要过河上的一座桥.如果天黑了,应该打车回来,不要徒步过桥,因为那里曾发生过打劫事件.接下来老先生又介绍了附近的几家餐馆.他说有一家当地人餐馆很不错,但六点钟关门,让我们要去赶紧去.不巧那时我突然闹上了肚子,想吃口热乎的,就问他附近有没有中餐馆.老先生说,出了旅馆往右手拐,走过一条街就有中餐馆,再往前走一点还有一家.
谢过了老先生,我们收拾了一下就出了门,准备去找老先生说的中餐馆吃晚饭.下了楼正好看到老先生的儿子来接班.我们跟他打招呼,问他是不是现在办手续.他说,不用现在办.他让我们先去吃饭,回来后再办不迟.正当我们要出大门时,老先生告诉我们出门要把钥匙交到办公室,回来时按门铃,会有人给我们开门.我们出了门刚要过街,老先生也跟了出来,过来给我们指路.遇到这么热心的旅馆主人,真是让我们不知该如何感谢.按老先生指的方向走过一条街,果然看见在马路对面有一家中餐馆,门脸不大,里面好像已经有不少人在吃饭.我们继续往前走了半条街,又看到另一家中餐馆,门面装饰的富丽堂皇,可是里面却没有一位客人.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回到那家人多的小餐馆.于是我们往回返,进了开始看到的那家餐馆.
进门后柜台内有人跟我们打招呼,看样子像是中国人,估计是老板娘吧.问起来果然是老板娘.她来自广州,到这里已经15年了.老板娘很健谈,问我们是不是跟团来的.我们告诉她不是,是自由行.她说来这儿吃饭的多是当地人,很少看到中国人.她说刚来这里时语言不通,吃东西也很不习惯,过了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下来.想想她从四季常青的广州来到这安第斯山脉下的荒漠高原,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真是不容易.当听说我肚子不好,想吃点清淡的热汤面时,她马上找人专门给我们做.不一会儿就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汤面,里面配有鸡肉,牛肉和蔬菜,吃着非常舒服.吃完饭后她又特意送了我几袋当地的茶,说是能帮助消化.到结账时她坚持只收我们10索尔,也就是个原料的价格.她说在这儿能遇到中国人不容易.我们千谢万谢地告别了好心的老板娘,走出门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涌动.亲不亲,故乡人,都是远离家乡的人,也许是此生唯一的遐遇,可是这浓浓的乡情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虽然天色已黑,我们还是把餐馆拍了下来,记下这异乡的难忘晚餐.

14.
回到小旅馆办好了入住手续.太太想上网订最后一天在利马的旅馆,但可能是晚上上网的人多,网速很慢,只好作罢.加上我的肚子不好,吃点药后洗漱一下就入睡了.小旅馆里的夜很安静,一夜好睡.第二天早晨起来感到精神好极了,肚子也舒服多了.洗漱完了去吃早餐.小旅馆提供早餐服务,餐厅设在了屋顶平台上.我们出了房间,沿着二楼的环廊来到平台.只见平台上撑着四把遮阳伞,伞下摆放着桌椅.平台的四周与楼下天井一样也摆着许多盆花,使平台看上去显得生机勃勃.此时,平台上没有其他游客.我们在一张餐桌旁坐下,一位中年妇女从平台一侧的厨房里出来招呼我们.在这楼顶漂亮的平台上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

15.

16.

17.

18.
回到房间收拾完毕,我们下楼找旅店老板,想打听一下退房时间.因为今晚准备乘夜车离开,所以我们琢磨着是不是先把房退了,白天把行李寄存在楼下的办公室.一下楼正好在院子里遇到昨天的那位老先生.听我们解释了今天的安排,老先生说你们不用担心,就把行李留在自己的房间里.今天的房子没有住满,你们就在里面休息,等走时再退房也不迟.哇,没想到主人这么热心慷慨,真是太感谢了!谢过了老先生我们正准备出门,老先生问我们愿不愿意看看他家旅馆的后院,当然愿意啦.我们跟着他穿过天井后面的一条过道,来到里面的另一个天井小院,哈,没想到这里也盖着一圈客房,结构与前面的差不多.老先生兴奋地告诉我们说,你们昨天住的都是老房子.这两年生意多了,到了旺季房间不够用,所以我们又加盖了这些客房.我们听了也很为老人感到高兴.我们当初选择这家小旅馆,也是从网上看到别人的推荐.这个温馨的小旅馆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生意怎能不好呢?

19.

20.

21.
在通往后院的过道里挂着一个古铜钟,上面刻着1781的字样.这钟还真有些年代了,可称得上是一件古董了.原来,这个小旅馆还真有些来历呢.200多年前这是一个农庄的大房子.随着商业交易的发展,这所大房子变成了交换羊驼毛的场所.后来,这些房子被出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现在的房主,也就是当年那农庄的后裔,才把这里重新整修,变成了我们今天住的小旅馆.看着眼前这安静的小院,想象不出当年这里曾经是那么的热火朝天.

22.
告别热情的老人我们离开了旅馆.走了两个街口就来到了老先生昨天说的那座古桥.桥下河岸绿树成荫,河水湍急的流淌.远处是白雪覆盖的火山,向我们展示着这白色之城的美.

23.

24.

25.

26.
过了桥往前再走两个街区就是中心广场.我们兴致勃勃的浏览着沿途的街景.穿过中心广场我们去参观了那与世隔绝的绝美深宫--圣卡塔丽娜女修道院.从修道院出来后,发现刚才安静的街区变得热闹起来,街道上多了不少警察.在修道院门口的街边停着几辆黑色的大型轿车,车旁站着不少保安人员.我们正要从旁边走过,一位警察过来客气地请我们绕道走.显然这里来了什么要员,这么戒备森严的,我们也知趣地赶紧离开.

27.

28.

29.

30.
回到中心广场,我们按地图来到了今天想参观的一个特殊博物馆---Museo Santuarios
Andinos.博物馆里展示着曾轰动一时的美丽印加少女Juanita的木乃伊.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是一个干净的庭院,庭院四周是一圈红墙白框的房子,房前种着绿树鲜花,看上去整洁漂亮.大门的一侧有售票处.买票时售票人告诉我们,参观博物馆的人需要组成小组,定时由说不同语言的导游带着进去参观,下一组大概半个小时后开始,由英语导游带队.半个小时并不算长,我们可以等待.于是,买票后我们出去看了一会儿街景.回来后在博物馆小院里的长椅上坐着等了一小会儿,就有一位英语导游到院子里招呼我们,把我们带进了一间放映室.这一组大概有十来个人.在放映室先看了一个由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短片,讲述了这个木乃伊被发现的经过.这个被称为冰公主的少女,在500多年前被印加人送到阿雷基帕附近海拔6380米的Ampato火山顶,作为祭献给印加神的贡品.直到1995年的一次登山考察,人们才意外地在山顶的火山坑内发现她被包裹的冰冻的身体.在后来的考察中,考察人员又在这座火山上发现了另外三个儿童的木乃伊.其实在印加时代用活人祭献并不是很常见.而在这火山连绵的秘鲁南部,地震,火山爆发频繁,加上天灾人祸,大概才造成这么多的少年被祭献.

31.

32.
看完短片,我们跟着导游进入博物馆参观.为了保护这珍贵的木乃伊,博物馆里冰冷刺骨.展厅里展示着不少图片和展品,但不准拍照.当然最令我们震撼就是那位冰公主,被安放在冷柜里的Juanita.由于火山顶上终年被冰雪覆盖,500年后她的身体和身上穿的衣服还被完好地保留着.从她的穿着,服装织物的质量,以及身边的贡品,研究人员推断,Juanita应是一位皇家贵族的女儿,祭献时年仅13岁.看着这位500年前为神献身的美丽公主,不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都想些什么?
(以下图片均来自网上)

33.

34.

35.

36.

37.

38.
感慨万千,我们离开了博物馆.一看表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这才感到饥肠辘辘,赶紧找地方去打发肚子.想着今晚要坐夜车,今后的两天也不一定有机会找地方好好吃饭,于是我们决定好好吃一顿.这时想起昨天旅馆老先生给我们推荐了一家餐馆,是这一带有名的烤豚鼠餐馆,并在地图上做了标记,我们决定就去老先生推荐的餐馆.这家餐馆并不在大街上,而是坐落在一个小巷中.但是看来它还真是很有名气,我们一路打听着,似乎当地人都知道它.不一会儿我们就找到了这家餐馆.走进餐馆大门一看,里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搭着两个大棚,棚下摆着几十张餐桌.坐在棚下吃饭的人还真不少,全是当地人,看不出有任何游客.呵呵,看来这是纯粹的秘鲁餐馆了.我们连蒙带猜地从西班牙文的菜谱点菜,指名要了烤豚鼠.过了一会儿,饭菜端了上来,果然是地地道道的秘鲁山地美食,土豆,大玉米,当然还有享有盛名的烤豚鼠.

39.

40.

41.

42.

43.
吃饱喝足,我们回到小旅馆.给我们开门的是那位老先生,陪着老先生的还有他漂亮的女儿.老先生怕自己的英语不好说不清,再次让他女儿告诉我们不用着急退房,让我们好好休息.真让我们感激万分.回到房间,我收拾行李,太太则再次试试能否上网.开机一看,发现此时网路十分通畅.她顺利地订下了最后一天在利马的旅馆,感到如释重负.一切安排就绪,我们就躺在床上休息.一直到晚上六点来钟,估计老先生的儿子来接班了,我们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于是带着行李到楼下退房.此时老先生和他的儿子都在办公室.我们交了钥匙,并请老先生的儿子帮我们叫一辆出租车去长途汽车站.在等出租车的时候,老先生跟我们天南海北的聊天,并送给我们两张明信片和一个小日历卡片作为纪念.想着这一天来受到的无微不至的接待,我们真是非常感激,于是在旅馆的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谢之情.后来太太还在旅游网站TripAdvisor做了推荐.

44.

45.

46.
终于,离别的时间到了.热情的主人把我们送到了门口.上了出租车我们忍不住回头张望,心里感到恋恋不舍.作为游客,也许我们不会再来.但是我们永远忘不了这座曾经是农庄的的小旅馆,她的美丽,她的温馨.

4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