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到"秘鲁富士山"脚下的白色之城阿雷基帕(
Arequipa)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先是走马观花地在市中心转了转,然后就拿着地图,寻找今天参观的重点之一---建于1579年的圣卡塔丽娜女修道院(Santa
Catalina Convent).
说起修道院,印象之中应是在清静肃穆之处,远离尘世.可是拿着地图一看,这座修道院却位于闹市之中,距离十分热闹的的中心广场只隔着两条街.它座落在一座天主教堂的后面,被灰白色的外墙包围着,初看起来与此地的其它建筑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按照地图我们找到了修道院的参观入口,一个开在灰白外墙上的拱门.当我们跨进拱门后,立即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同之处:色彩!门内售票厅的外墙被漆成了砖红色.我们买了门票后,售票厅外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地打开厅旁的一扇铁栅栏门请我们进去参观.

1.

2.
进了门是一个红墙小院,院里站着几位身穿橙红色制服的女子,看来像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们研究着门票后面的地图,琢磨着从哪里开始参观,这时一位穿制服的女子走了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我们问她参观的路线,她指着旁边的走道说我们可以按地图从这里自己开始参观,也可以找导游带路.导游是免费的,但参观后如果满意可以自愿给小费.谢过她后我们走进了通道,走了两步却又犹豫了起来.来之前我们对这个修道院没有做一点功课,还是应该找人带路讲解一下为好.于是我们回到了小院,问那女子是不是可以为我们找一位说英语的导游.她说她就可以作我们的导游.于是我们就跟着她走进了旁边的通道.

3.
女导游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狭长的房间.在它的一面长墙壁上有几扇木条构成的格栅窗,窗的对面靠墙摆放着几张长条木椅.导游说这是接待室,是当年修女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之处.修女们隔着格栅窗可以看到来访者,并进行交谈.而外来者却无法看到她们,更不可能与她们接触.哇,这真是与世隔绝啊!而且听说修女们一旦进来就不再出去,一直到死.这几扇木窗更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不知道这被木窗隔绝的修道院里会是什么样?

4.

5.
走出接待室我们来到了一个漂亮的红色庭院,与刚才那阴暗的接待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庭院里种着鲜花,四周是红白相间漂亮的斗拱形回廊.回廊的上方绘有精美的壁画.通入庭院的高大门洞上则写着SILENCIO(肃静).看着蓝天下这色彩浓艳热烈的庭院,修女们却要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安静祈祷,想起来实在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6.

7.

8.

9.

10.

11.
在后来的参观中我们看到,修道院里还有另外几个庭院,用来举行各种活动.这些庭院都修建装饰的非常漂亮.除了红色的庭院,还有灰白色和蓝色的.特别是那个蓝色庭院,蓝白相间的回廊,与庭院里种植的鲜花,绿树以及绿色的十字架相衬托,雅致又漂亮.

12.

13.

14.

15.

16.

17.
不只是这几个庭院,整个修道院里都是用红色蓝色灰白色的围墙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是一个艳丽多彩的城中城.与院外整个的白色之城一样,修道院的围墙和建筑也是用火山石建造的.它们结合了欧洲和秘鲁本土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阿雷基帕城最美的建筑代表作.走在这彩色之城的街道上,让人难以想象,这么漂亮的地方竟是一个修道院.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说起来,圣卡塔丽娜女修道院的来历不凡.它不是一个普通的修道院,当年曾是一个富家女的逃逸之所.最早住进修道院的是一位有钱的寡妇.后来许多富人家的女儿纷纷效仿,搬进修道院,把这里作为逃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进入修道院前她们都要先交一大笔钱,而且每人可以带进25件物品.在这儿她们像在家里一样过着舒适的生活,起居都有仆人伺候.据说最兴盛时这里曾住着差不多45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修女,剩下的都是仆人.这些修女们不但生活奢侈,而且很会享乐.她们时不时地举行派对,甚至请乐队来为她们助兴.
慢慢地,消息飘洋过海.得知秘鲁的白色之城有这样一个几乎成为社交俱乐部的修道院,使当时的教皇大为不悦.他派了一位严格的修女来此进行整顿.这位修女不负重托,对圣卡塔丽娜女修道院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她把那些重金和贵重物品送回了欧洲,遣散了所有的仆人,不愿离开的仆人则留下做了修女.从此以后,这个豪华的修道院才变成了宁静的名副其实的修道院,当然这里的修女也就不再那么富有了.
跟着女导游,我们参观了一些修女的房间.有些房间里还留有当年修女们使用的家具和精美的装饰.一些有钱的修女甚至还有自己的小院,院里种着花草树木.从修女房间里的陈设可以看出贫富的差别.有钱的修女住着大房间,里面摆放着数件精美的家具.而不富裕的修女则住着小房间,房间里也非常俭朴.

39.

40.

41.

42.

43.

44.

45.
女导游还特别带我们来到一个叫Ana的修女房间,并告诉我们当年这个修女有很多的故事.Ana生于1604年,三岁时就进了修道院修行学习,但到了十来岁时她的父母把她领回家,准备过几年后嫁人.但Ana坚持要求回到修道院,从此就再没有出来过.由于她的虔诚和努力,她曾被提升为修道院的副院长.晚年她身体多病,双目失明,但她毫无抱怨地接受了她的命运.而更让人广泛传说的是她的特异功能,据说她曾准确地预测了许多人的疾病,治愈,和死亡.还有人说她有为人治病的神能,甚至在她死后,还有病人因接触她的物品而痊愈.一件件神奇的事情让修女们对她格外崇拜,并将她的功德和神能上报罗马天主教堂.1985年,教皇圣保罗二世在访问这个修道院时,终于加封她为圣女.
我们打量着这位圣女的小屋和陈设,这时女导游指着床上铺着的一片带刺的垫子说,Ana就躺在那上面来激励自己潜心修行.哇,这真有点"头悬梁,锥刺股"的意思,这位修女真够刻苦的.在小屋的墙上挂着一幅Ana的画像,这里面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据说当时为她画像的画家病得非常厉害,但坚持为她作画.而在画作完成后,他的病一下子就痊愈了.我们看着,听着,不知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她的神力?

46.

47.

48.
除了修女们的房间,导游还带我们去看了一些修女们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一面白色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方写着"CONFESIONARIOS".白墙两侧的小台阶上各有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面只有一高一低两块条石.看来这是修女们面壁忏悔,被关禁闭的地方.

49.

50.

51.

52.

53.

54.
在一个长长的大厅两侧的墙壁上并排挂着许多十分精美的画作.它们集中了西班牙和印加的风格,被认为是南美重要的宗教艺术精品.

55.

56.

57.

58.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间狭长的屋子.它的中间放着一个镂空的木槽,木槽四角的立柱上插着蜡烛.屋子两边的长墙上挂着一些修女的画像,大都闭着眼睛.导游说这是举行葬礼的地方.那些修女的画像都是在她们死后才画的.这间屋子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这还是在白天,如果到了晚上,忽闪的烛光照着墙上那些闭眼的修女,恐怕会让人有些毛骨悚然吧?

59.
女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一些厨房.这些厨房有小有大,那大厨房里的家伙什还挺多.女导游说早先那些富家修女们各有各的厨房,但整顿后修女们则在大厨房入伙.看着这古老的炉灶,器皿,水井,以及被柴禾和煤熏黑的墙壁,真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当我们来到后面一个绿树掩映的小院时,惊奇的看见在一个的细长石头水槽的两边摆放着近20个被切成一半的特大半圆形陶制储水罐.女导游解释说,这是修女们洗衣的地方,建于1770年.真想不到,这些洗衣的大水罐居然使用了二百年,直到1970年,修道院才有了自来水.

68.

69.

70.
参观中,有部分房子不对外开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修女们居住的地方.哇,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修女在此居住.后来看到的介绍说,这里住着30位修女,年龄从18到90岁不等.她们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祈祷,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肃静中度过.几百年来,不管修道院外发生什么样的时代变迁,修女们始终按照传统的方式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生活着,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一直到了1970年,市政部门要求修道院必须安装电和自来水.而这个已经是相当贫寒的修道院实在没有能力支付这些工程,才不得已把修道院的大部分地区对外开放,用游人参观的收入来支付这些费用.说起来,我们还要感谢这些水电工程,让我们有幸进入这绝美的深宫里探幽.
不过,这些修女并不是一天到晚总是修行祈祷.习经之余,她们还做各种手工活.修道院有一个接待室,里面除了展出一些当年精美的艺术品,还展示着一些修女的手工,以及她们制作的点心.另外一个小院还有她们为客人准备的咖啡.

71.

72.

73.

74.

75.

76.

77.
在一个小广场上还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据说这是修女们交换手工艺品的地方.

78.

79.
我们漫步在这美丽的城中城,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周围是色彩鲜艳的小巷,处处鲜花盛开.这一切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令我们流连忘返.
在结束参观前,女导游把我们带到一个台阶前,说上面是一个房顶平台,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上去看看远景.我们自然愿意,于是沿台阶上到了平台.站在上面放眼望去,远处是"秘鲁富士山"下喧闹的白色之城,近处是天主教堂下寂静的红墙迷宫.不知这里的修女们是不是也能登上这个古今交汇的平台,来目睹这深宫之外的沧桑变迁.

80.

81.

82.

83.

8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