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牟先生的笔歌墨舞(原创)

(2023-12-09 18:18:08)
  年近花甲的牟君诚先生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人,他是在2007年加入中国书协的。他 能在一个地处偏远、被秦岭和巴山紧紧包裹的山区小县城里,通过自己多年的刻苦努力,能顺利的进入书法级别的“国家队”,这实非易事。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林在他写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说过一句名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意思是:对读书痴迷的人必定擅长写文章,对艺术痴迷的人技艺必定精良。牟君诚先生习练书法已近五十年,他对书法艺术的痴迷和执着令人感动。此外,他还痴迷读书,五十年来手不释卷,可以称得上是学识渊博、博古通今之人了。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真正的书法家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牟君诚先生非常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甘愿以书法为抓手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甘愿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下一代中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凛然与浩然之气。
  有句话说得好:字如其人,牟君诚先生的素养、精神、气质、个性都表现在了他的字里行间,时而宁静淡泊,时而慷慨激昂,他无穷的力量就来自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既尊重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可以说,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与个人的学养、阅历、精神气质、壮志豪情汇于笔端。如我一样的观者能从与他的书法对话中,从墨海腾蛟、笔走龙蛇中,真切、直观的感知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所特有的充盈的情感流动与烂漫的生命表白。若仔细品读他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而富有生机的笔墨神韵,不仅可以感受到苍茫挺拔的气势,更会让人体悟到他的深厚学养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汉江则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牟君诚先生是宁强县的土著,汉江就是哺育他的生命和书法艺术的摇篮。汉江从宁强县汉源镇发源后,一路从山间流出,沿着秦岭和巴山的谷地蜿蜒奔流,在岩壁间挣扎,在密林中穿梭,历经万千曲折,在陕南安康市白河县流出陕西省境后,最终流到了湖北武汉境内,并在那里汇入了长江。 牟君诚先生知道,汉江汇入长江和大海,要经历许多纷繁复杂的环境;而习练书法也是一样,磨砺多了,才能迎来收获的喜悦;任何精彩一瞬的背后往往沉淀着经年累月和不为人知的汗水。为此,他在近五十年经营书法世界的过程中,集挑战、拼搏、苦累和负重于一身,但他愣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刚开始习练书法的时候,在朋友的指导下,找来字帖不分昼夜的临摹。被许多朋友称为“夜猫子”和“狂呆子”。他为了习练书法,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和只睡三个小时的觉。有时候,他只要有机会,就自费去西安碑林博物馆观摩学习书法,顺便拜访西安的一些书法名家,经过许多书法高人的指点,他的书法技艺提高了许多。
  牟君诚先生幼承庭训,很早就开始了习练书法,他临帖摹碑,颜柳兼取,欧赵并蓄,从字形间架和笔锋起落中仔细探求和体味大家书境,渐而深得书法艺术骨、肉、神、韵、气、情诸要诀。他不求墨守成规,乐于取长百家再造于己心,师古而出新,厚积而薄发,融入追求,融入自我,可谓“自然得天趣,新意畅生机”。
   牟君诚先生在书法上最拿手的字体是草书。他的草书师法二王一脉,彻悟怀素、张旭、于右任、林散之、卫俊秀等大师的草书真谛,用笔崇尚和谐流畅,追求字形的造型美、意象美、抒情美,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豪放中见苍深,朴茂中见清逸。若仔细品读他的草书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笔致厚重、雄健苍茫、畅中见涩,大小错落,笔画萦带,行间穿插,空灵秀美,体现着一种豪放激越、雄浑旷达的美感特征,折射着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说,他是一位能将儒家文化内涵与艺术自由精神融合并转化成一种激情书写的“纸上摇滚”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内敛了深沉与含蓄,宣泄的是一种艺术本质上精神的永恒。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的书法作品既有崇山峻岭般的浑厚高远,又有溪流大河般的空灵与奔放,它不仅仅是中国民族艺术的骄傲,更是世界文化艺术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牟君诚先生,这位聪慧而执着的秦巴汉子,他近五十年来坚持笔歌墨舞在汉江之畔,创作出了许多书法精品,为汉中市乃至陕西省的书法事业做出了贡献。祝愿他在未来的岁月里, 继续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精研专业,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勇于开拓,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潜心艺术的书法家、助推发展的参与者、德艺双馨的行业楷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