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原创)
(2023-12-06 11:03:0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诸葛亮说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中国古人关于节俭还有一句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话出自《左转》, 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节俭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唐代的大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一首诗《咏史》中写过一个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遍看历史上的国家和家族,都是勤俭的兴盛,奢侈的破亡。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写过一篇文章《训俭示康》,他用这篇文章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司马康一定要学会勤俭节约。这篇文章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句话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道德规范。窃以为,节俭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节俭,并不容易。这需要考验一个人的定力。
谈笑儿时骑竹马,转眼已成白头翁。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我,有时候回忆起自己的这大半生,想到自己一直喜欢节俭,一直恪守“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不由得内心里感到宽慰。我想,岁月变幻,沧海桑田,我喜欢节俭的秉性一直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我的许多老朋友都知道,我平生从不吸烟,也不喝酒。这主要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不过,歪打正着,几十年下来,节省的烟钱和酒钱便是不菲的数字。当然,我自己不沾烟酒,但我并不反对别人抽烟、喝酒。我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人都有各人的活法,就好比一句俗话说的:“猪往前拱,鸡向后刨”,人们都是为了生存和生活。只要不触碰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人们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模式去生活。
居家过日子,细水长流,那更是应该注意节俭。我平时在家看电视,为了节省电费,我一般都不开灯,这样经年累月,节省下的电费可谓不少。
我自幼就喜欢读书写作,我过去和现在都喜欢在稿纸上笔耕,近四十年下来,我使用过的绿格稿纸堆积起来,估计能装几个麻袋了。这些绿格稿纸用完一张后,我都舍不得丢掉,又在其背面继续写文章和古体诗歌。当然,如今的我,许多时候都是先在稿纸上写下东西,然后在做了初步修改之后,再打字写在我的博客里。至于读书,我更是嗜书如命,我的座右铭就是“昼行一万步,夜读十页书”。由于喜欢文史,我在年轻的时候,主要阅读的是文学名著和历史著作。人到中年以后,我的阅读兴趣更广泛了,除了文史方面,我还喜欢阅读哲学、中医学、养生保健方面、心理学方面、教育学方面、书画理论方面的书籍。我知道如今到新华书店等地方去买书,一本书动辄花费几十元或近百元钱,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我一般很少去买书。我采取的办法就是去图书馆办个借阅证,这样既不用花钱买书,又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目前,我持有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图书馆等好几个大中城市的图书馆的借阅证。
至于饮食方面,我平生最喜欢吃清淡一点的,正如苏轼在一首词里写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既对身体健康有益,又能节约钱财,也是一举两得呢。中国古代有个养生学家说过一句名言:“少吃一口,百病不生”,如果一个人每天喜欢饱食,那他的肠胃负担肯定会加重,久而久之,消化道的疾病就会不请自来,甚至于折寿。我平生喜欢“饭吃八分饱,常带饥与寒”,因为我始终牢记着这样一句话:饮食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麝为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为了家业的兴旺、国家的强盛,如今的国人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既是判定一个人有无家国情怀的重要标尺,也是判定一个人人品优劣的重要标尺。
前一篇:丹青溢神彩墨韵绽天工(原创)
后一篇:“心理医生”也能自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