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仔细品读王美萍女士的书画作品时,我的内心总会感慨系之。
王美萍女士是甘肃省的一个退休才两年的正厅级实职干部,多年从政且担任领导干部的她,在摆脱了繁忙的政务之后,她便将主要精力聚集在了她的书画爱好上,夙兴夜寐,寒暑不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书画作品的艺术质量越来越高,受到了许多书画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能摆脱自己的家乡和出生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能自己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家乡和出生地的地域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深入骨髓的,是会伴随一个人的终身的。王美萍女士的家乡是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靖远县是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甘肃省文化大县,汇集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里的秦腔文化、古琴文化、民歌文化、社火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靖远县出现了不少热爱艺术、热爱书画的文艺爱好者,王美萍女士即是其中之一。
王美萍女士的画作,不管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都属于独特而清新的一类,常常使用淡墨轻描的技法,给人一种恬静的艺术美感。她善于使用空白和留白的技巧,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她通过画笔集中展示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王美萍女士的花鸟画属于严谨的承袭传统一路。追根溯源,她的花鸟、墨彩、造型、技法倾向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赵之谦一脉。她的花鸟画取材宽泛,花草类涉及梅兰竹菊、葡萄、杜鹃、牡丹等等;鸟虫类包括雄鹰、喜鹊、蟋蟀、鱼虾等等。她的花鸟画兼容工写,既有工笔的精微,又有写意的清逸,格调高雅,风格清新,将自然美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将造化之理、生灵之趣与笔墨之意冶于一炉。可以说,她的花鸟画是对自然美、对生活情味的理解和诠释,也是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王美萍女士的山水画,雄视古今,纵横博览,格调清远,气韵浑然,其画风灵动而含蓄,画面生动而不板滞,用色绵糯而渲染无痕,用笔细腻而自然流畅,构图精妙而合理,时而繁复,时而疏朗,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是巧思运用,将长期的探究心得在落笔之际绽放。可以说,她的山水画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山水画“画以载道”的文化精神和千古文脉,表达了家国情怀、人文沉淀、历史底蕴,努力探索着新的笔墨语言。
书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变具象为抽象,化物态为情思,融合造化与心灵,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力。王美萍女士幼承庭训,数十年对书法情有所钟,如醉如痴。由于她能广涉多思,积学储宝,于篆、隶、楷、行草都能匠心独运,妙构佳境,既继承传统,又创新求变,在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才情与风采;真可谓:柳荫路曲,流萤比邻;超心炼冶,绝爱缁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我尤其喜欢品读王美萍女士的小楷,感觉她的小楷独具神韵。
王美萍女士早年从唐代书法名家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自发告身帖》练起,先练习楷书,后觉古拙不足;遂习篆,又觉得劲险稍逊;再练习隶书,然后贯以行书之畅达。渐渐地,他将楷书的端庄、篆书的古拙、隶书的劲险、行书的流畅熔于一炉,多年后终于形成一种既具有古韵,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独特书风。她的字求变、求势、求奇、求神,湿处浓墨饱蘸,干处飞白尽显,线条质地厚实而又凝重,雄浑而又豪放。仔细品读她的小楷作品,纵而能敛,收而能放,圆转雅逸,潇洒清丽;观其用笔,起笔圆润,行笔沉着,收笔含蓄。字字有来历,笔笔有依据,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通篇错落有致,章法严谨,布局美观,既有颜楷骨力,又有“二王”神韵;既有宋贤四家的意蕴,又有秦篆汉隶的质朴。
丹青显神彩 ,墨韵绽天工 。王美萍女士如今已年过花甲,尽管岁月流逝,时光流转,但她的内涵和魅力是不会被淡化的。渐至老境的她壮心不已,在艺海里尽情的遨游,不断完善着自己的书画艺术,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从历史经典中吸取营养,不断突破自我,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取,祝愿她在未来的岁月里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书画佳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