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谷县张秋镇五里营村村名考

(2023-03-26 06:49:23)
标签:

地方文化

村名

分类: 乡音乡情

阳谷县张秋镇五里营村村名考  阳谷县张秋镇五里营村村名考

阳谷县张秋镇五里营村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村庄,位于今张秋镇政府驻地东北5华里,东依金堤,堤东隔金堤河与台前县吴坝乡接壤,南邻窦营村,西与东孟海村相望,北与董营村相邻。村落东西长,呈枣核形。1940年前隶东阿县浮兴社领地,1941年属张秋县五区管辖,1947年张秋县建制撤销后划归寿张张秋区管理,1964年寿张县建制撤销后归属于阳谷县张秋镇领导。明代阳明北方学派在山东一带的发端者陈职(字汝受、号铁峰)、 两淮盐课陈坎(字汝止、号习池);清代奉直大夫陈怀玉等历史名人系该村人士。该村现有人口二千二百余人,是张秋镇人口大村之一。
    村名是对特定集聚人群的地理实体共同约定的符号标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阳谷县张秋镇五里营村村名由来已久,但是其名称来历说法不一。如:有的说“元末明初,战争频繁,朱元璋与元兵对阵,曾在此安营。明初,山西移民迁此立村,以营寨与张秋镇相距五里命村名为五里营。”2000年版《阳谷县地名志》)有的说,因此地有五里河而得名。近日笔者就五里营村村名来历作了些考查,发现了些历史信息。为尽可能还原其本源,现将考查情况梳理如下:
    由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撰文、尚宝少卿孟秋书丹的《明故处士铁峰先生陈公墓表》中载到:“先生姓陈氏,讳职,字汝受,东阿浮兴里人也。其先禹城人。高祖有才,以洪武中迁鲁。祖敬、祖举,父子玉,世居安平河上。
    陕西道监察御史孟一脉撰写的《习池陈公墓表》中写到:“公名坎,字汝止,习池其号也。世居安平之五里河上。”《陈氏家谱》载:陈氏“居住在距张秋(原安平镇)五华里;在阿邑东南十五里处五里河河堤上,命村名为五里营。”
    康熙九年《张秋志》、道光九年《东阿县志》均有五里营村村名的记载。
    上文《明故处士铁峰先生陈公墓表》中提及的“东阿浮兴里”,在康熙九年《张秋志》卷之一方舆志“都社”一节中有“鎮之東為東阿之浮興社”的记载,并注明東阿之浮興社辖“五里营村”;康熙五十四年《东阿县志》卷一在“疆域”部分也注有“張秋浮兴四社”。这里所说的“东阿浮兴里”、“東阿之浮興社”、“張秋浮兴四社”应是涵盖五里营村在内的同一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从上文《习池陈公墓表》《陈氏家谱》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五里营村立村时,村址旁有一条名为“五里河”的河渠,村落最初建在了河堤上;同时,村落开基所在地距安平镇五华里。
    综上,再加之此地曾有军队安营扎寨的传说,五里营村的名称析是:由村落建在五里河河堤上、距安平镇五华里、此地曾安过兵营三个因素相互融合而命名的产物。

(孟传科 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