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庆晚报》:且去山里躲几日

(2025-09-06 10:40:13)
《安庆晚报》:且去山里躲几日

且去山里躲几日
张君燕
家住太行山脚下,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里。但若想觅得与世隔绝般的清静与清凉,需再往山里深处进发。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前,不过半个时辰,车窗外的景致便换了模样。回头看,群山已被甩在身后;往前瞅,山峰仍层层叠叠,没有尽头。举目四望,皆是黛色的山影与浓得化不开的草木,郁郁葱葱、蓬勃旺盛。在这里,蝉鸣变得疏朗起来,风从车窗溜进来时,竟带着些微的凉意,像给发烫的皮肤敷上了片薄荷叶。

山里的凉是有层次的。先是漫过脚踝的舒爽,再是缠上胳膊的清润,最后连头发丝里都渗进了凉意。海拔往上一程,气温便往下降几分,像是从盛夏一步跨进了初秋。最妙的是山气,带着松针的清苦、泥土的湿润,深吸一口,连肺叶都像被洗过一般,再没有空调房里那股子沉闷的味道。

山里的天,是孩子的脸,前一刻还晴着,转过一道弯,远处的山头就浮起一团黑云,墨汁似的往周遭晕染。孩子指着那云问:“是不是要下雨了?”话音未落,风就急起来,路边的野花野草使劲儿地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车窗上,转瞬就织成了白茫茫的雨帘。车在盘山路缓缓行着,雨雾里的山忽明忽暗,树影幢幢间,竟有雾气从山谷里漫上来,一大团一大团,缠在枝丫间,绕在山峰里,真像古人说的“仙气”。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云开雾散时,山尖上还挂着水珠,阳光漏下来,给雾气镀上层金边。山涧里的水却热闹起来,哗啦啦地淌,水色是透亮的绿,水底的鹅卵石看得一清二楚。两个孩子早按捺不住,脱了鞋就往水里跑,脚丫子踩在冰凉的溪水里,惊起一串清脆的笑。我站在岸边看,看他们撩水打闹,看阳光在水面碎成星星点点——可不是么,无水的夏天算什么夏天?这山里的水,才是夏天的魂。

傍晚,人们纷纷在溪边安营。石头垒起简易的灶台,炭火噼啪地燃着,肉串在铁丝网上吱吱冒油,香气混着水汽漫开。有人把西瓜泡在溪水里,切开时咔嚓一声脆响,红瓤里还嵌着冰碴儿。山风穿林而过,带着烧烤的烟火气,也带着溪水的潮气,吹得人心里分外熨帖。

夜里的山,像被按下了静音键。没有汽车鸣笛,没有空调外机的嗡鸣,只有虫鸣在草间此起彼伏。躺在民宿的床上,盖着薄被,连风扇都不用开。窗外的月光透过树隙照进来,落在地板上,像铺了层银霜。偶尔有夜露打在叶尖,嗒一声,更衬得山夜静得深邃。

在山里,日子过得简单又透亮。白日里踩着溪水看山雾,傍晚围着炭火啃烤肉,夜里枕着虫鸣数星星,连时间都变得慢悠悠的,像溪水里淌着的石头,自在又安稳。原来在山里,避开的不只是暑气,更是被琐事缠裹的浮躁。待出山时,怕是要带着一身的草木清气,和一段浸在凉水里的记忆了。

此刻,朋友在微信上说,天热,想去云中住几时。我回道:不妨简单一点,且去山里躲几日吧!
《安庆晚报》2025年9月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