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报》:生命的本真模样

(2025-08-24 09:45:41)
生命的本真模样
张君燕
      滑动验证码的设计很有意思。当机器人以毫秒级速度精准完成拼图时,人类却常常在歪歪扭扭的滑动轨迹里暴露笨拙──这正是设计的初衷,既然和机器人比聪明比不过,那就让人类和机器人比“蠢”。
  设计者用这种反向思维,在智能与本能之间划开一道温柔的分界线:太快太准的是代码,而带着犹豫、偶尔偏移的曲线,才是真实的手指。原来,在科技世界里,“不够完美”反而是人类的防伪标签。
  这让我想起生活里那些“慢半拍”的时刻。超市收银台前,总有人对着手机支付界面皱眉;公园长椅上,老人反复调整着智能手表的亮度。当算法在后台飞速运转,我们却在指纹识别失败时无奈叹气,在语音指令识别错误时尴尬发笑。然而,这些“不聪明”的瞬间,何尝不是生命最本真的模样?机器永远追求效率最优解,而人类会在扫码时抬头和收银员互相微笑,会在导航出错时顺便欣赏路边的野花。
  想起看过的一个实验:AI绘画可以瞬间生成完美的星空,却无法复刻孩子用蜡笔涂抹时,那道歪歪扭扭的银河。原来有些美好,恰恰藏在那些“不完美”里。就像手写书信上的墨渍晕染,比打印机的工整更具心跳;手工陶艺的坑洼纹路,比流水线产品多了份掌心的温度。
  或许人生最珍贵的部分,从来不是精准计算的轨迹,而是那些“笨拙”的高光时刻:第一次学骑车时摇晃的身影,初次下厨时焦黑的菜肴,表白时磕磕绊绊的开场白。就像滑动验证码教会我们的:不必在智能时代焦虑追赶,那些偶尔卡顿的节奏,正是我们作为人类,在数字浪潮里的身份签名。
  下次再遇到需要“慢慢滑动”的验证码时,不妨多停留几秒,充分展现我们作为“人”的特征。从这个角度来看,机器人想要完全取代人类还很难。毕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公报》2025年7月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