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微芒
张君燕
我从小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当时乡下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太好。每到冬天,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而家家户户取暖基本靠一个炉子,父母为了节省煤炭,不舍得添火,所以一个小小的炉子完全抵御不了冬日的严寒。记忆中,很多个夜晚,我们躲在被窝里仍瑟瑟发抖。
读中学时,学校放了一场电影,是《小妇人》。当时有一个画面让我过目不忘:窗外大雪纷飞,室内温暖如春,女孩穿着漂亮的薄衣衫,趴在窗台上安静地望着外面。电影里那扇隔开冷暖的窗,犹如一道命运的裂缝,让年少的我瞥见了另一种生活的剪影,原来冬天还可以过得如此温暖、从容。从此,住进有暖气的房子成了我心心念念的向往,一直到后来努力实现了这个梦想。
曾听闻一位友人对大海的执念。童年时,一本被翻得卷边的画册,某一页上湛蓝无垠的海洋,波涛温柔地亲吻着沙滩,岸边椰影摇曳。那一刻,咸涩海风似穿越纸页拂面而来,在他心底种下一颗“滨海梦”的种子。在友人成长的岁月里,内陆的喧嚣繁华都成了过眼云烟,为了奔赴那片蔚蓝,他在求学、择业上一次次向沿海城市倾斜,不顾路途迢迢,只因儿时画册里惊鸿一瞥,大海成了他灵魂的归宿。
一次聚会时,我聊起这个话题,刚子附和道:“没错,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打动,之后不断叠加就成为了一种隐形执念。”刚子说,上大学的时候,他和同学看了一场关于乡村教育的纪录片。昏黄灯光下,破旧教室里,一位年轻支教老师正领着孩子们朗读课文,她的眼眸熠熠生辉,孩子们的童声清脆响亮,尽管桌椅摇摇晃晃,墙壁斑驳脱落,可知识传递的热度驱散了物资匮乏的寒意。
“当时,一个孩子解出一道难题,眼中迸发出了极亮的光芒,直直撞进我心底。就在那一瞬,去山区支教的梦想悄然扎根。”刚子动情地说。从那以后,那些偏远之地,不再是地图上模糊的标识,而成了刚子渴望奔赴、用知识去耕耘的希望田野。可以说,纪录片里的一刹那,点亮了他青春的担当。
生活就是如此奇妙,不经意的刹那——或许是电影中的一帧、画册上的一抹色彩、诗句里的一处意象,如同蝴蝶轻扇翅膀,扰动了心湖,泛起向往的涟漪。看似轻如尘埃,实则蕴含千钧之力。这些微小时刻,其实是命运的伏笔,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方觉,梦想早已启程,驮着我们的灵魂,奔赴那些被瞬间点亮的远方。
《淮南日报》2025年5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