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笑话》:吃饭的学问
(2025-03-30 16:33:48)
因为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吃饭时,我心里仍在想着解决办法。吃了几口饭后,我起身去厨房,等站在厨房里,我却一阵茫然,好大一会儿都没有回过神来,不知道自己要去厨房干什么。直到坐回餐桌,接着喝汤,我才猛然找到了答案:汤有点淡了,我原本打算去厨房拿盐。
孩子笑我:“自己想干啥都不知道了?”“是呀,老了,记性差了。”我也笑着自嘲。孩子摇摇头说:“我觉得不是这原因。”那是什么原因?我一边喝汤,一边等孩子继续往下说。孩子看着我,认真地说:“原因是你没有专心吃饭。如果你一心一意吃饭,心里会不停叫嚷;太淡了太淡了,你就不会忘记自己要去干什么了。”
我被孩子的话逗笑,又觉得这些话有些耳熟——这不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话吗?此前孩子吃饭时喜欢看电视或者玩小玩具,吃着吃着饭都凉了。我告诉他,吃饭时要专心致志,好好吃饭,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对身体好。现在孩子学会了,我却忘了。到最后,工作上的事情没有解决,也没能吃出饭菜的味道。
我见过很多对待吃饭极为认真的人,朋友小路就是其中一个。每次吃饭时,他净手端坐在饭桌前,眼睛从不离开食物,从碗里到嘴里,目光一路护送。每一口都仔细咀嚼,认真品尝,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曾问过小路,如果碰到不爱吃的饭菜怎么办?小路嘿嘿一笑:“我都爱吃。饭食美味就欣赏厨师的厨艺,如果不那么美味就品味食物本身的味道。只要认真吃,总能吃出一番味道。”小路说得没错,厨艺有高下之分,但食材本身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只有用心对待,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
记得《禅宗公案》里有一个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些什么?”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又问:“得道后呢?”老和尚回答:“砍柴担水做饭。”小和尚不解:“有什么不同吗?”老和尚笑言:“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拥有此事即此事的心态和境界。不光吃饭如此,万事皆如此。换句话说,若吃饭时能心无旁骛,好好吃饭,便也算是得道了。
《幽默与笑话》2025年3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