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邮刊》:珏山有金峰
(2024-08-04 14:33:12)
初夏,清晨,远山巍立,满目苍翠。抬眼望去,双峰对峙,宛若一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朝阳跃出云层,为双峰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朦胧又美好。
这里是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的珏山。珏山地处太行山脉,主峰海拔973米,拥有太行山脉的险峻与雄奇,因坐落在丹河南岸,清澈的丹河水静静地从珏山脚下流过,如银色的飘带缠绕,又为珏山增添了一抹温和与柔顺。在北方,有山的地方,就有几分雄壮;有水的地方,就有几分灵动;若是有山又有水,这样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了。
我不是第一次来珏山,但也不能说是第二次——上次只是路过,站在山脚下停留了十来分钟,顶多算半次。但就是这十来分钟,犹如惊鸿一瞥,让我对珏山念念不忘。深秋时节,珏山满山红叶、层林尽染,让原本就雄伟的山峰显得更加壮丽,犹如金峰一般。此时的珏山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平静、成熟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热烈滚烫的心,敞开怀抱,迎接四方来客。看吧,山脊上,游人如织,在金色的海洋中时隐时现。远远望去,两座山峰与山体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珏山原名叫角山。”友人介绍道。我不禁莞尔,与友人相视而笑。
珏山的“珏”字颇具意趣,很容易被人误读为“玉”,不过“珏”比“玉”的内涵丰富得多。“王”代表贵族,“玉”代表富贵,组合起来可不就是荣华富贵嘛。相比于这个“直抒胸臆”的解释,另外一种说法则较为婉约:“珏”里的两个王字代表着眼前的两座大山,而那一点,则代表着圆圆的月亮,是团圆、和美的意思。这个说法既有美好的祝福,又与眼前的景色有极高的契合度。“珏山吐月”本就是珏山的名胜之一。
与深秋时节的景致不同,夏日的珏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因为海拔高的缘故,这里的气温要比别处低一些,完全没有夏日的燥热之感。日光下,稍感小热;一走到荫凉处,顿觉凉爽起来。若站在崖边的凉亭之中,山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就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意味了。我在连打了两三个喷嚏之后,连忙穿上了薄外套——在珏山,即便是盛夏,一不小心就可能着凉了呢。
沿着登山步道拾阶而行,左侧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右侧则是林壑深蔚,于是视野极其开阔,色彩也极为丰富,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苍翠的树木以及各色野花,共同组成了爬山时的风景。在山间,除了松柏之外,生长最多的植物便是野生的黄栌树了,叶冠层叠,葳蕤蓬勃。它们是秋日组成红叶胜景的主力军,此时却是一片浓绿,圆圆的叶片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仿佛一个顽皮的孩童,木着脸、憋着笑,想要在秋天给人们变一个惊天大魔术,献出大自然最得意的一幅墨宝,最热烈的一声咏叹。
珏山上的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一路有无数小亭,既是喘息休息之所,又是绝好的观景点。立于小亭间凭栏远眺,丹河的柔美与珏山的苍翠尽收眼底,更有阵阵凉风,拂去额头的汗珠与身体的劳累。爬行到“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台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有“蜀道难”的感慨,更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惊喜。
山顶的小商店里,两三个大姐正在用当地的方言闲聊,抑扬顿挫的语调,听起来很好玩。我们询问有没有吃的,大姐拿出一桶泡面。“只有泡面吗?”我问。大姐笑笑,表情里有一丝调皮:“爬山不就是为了在山顶吃一桶泡面吗?”我们心领神会,跟着大笑起来。确实,每次爬山,都逃不开吃泡面充饥的“宿命”。但又不得不承认,山顶的泡面与山下的味道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无以伦比的滋味。
在西顶与正顶之间的路上,有一四柱亭子,名为“过月亭”。每到三五之时,一轮圆月穿亭而过,洒下皎洁清辉,形成天下奇观。我们到达过月亭时正值黄昏,暮色将至、斜阳西垂,夕阳穿亭而过,柔和的光线洒在珏山上,西顶、正顶、东顶仿佛镶嵌了一道道金色的边框,俨然是一座座金峰。此番景象,亦可谓奇观。
《时代邮刊》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