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人与处世》:无用的禁止

(2023-12-12 16:17:05)

                         无用的禁止

                   张君燕

高凤翰是清代画家、书法家,擅画山水、花卉,作品朴拙中有生趣,为世人所推重。晚年时,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

一日清晨,高凤翰听到一名僧人在训斥小弟子。小弟子十来岁的年纪,玩心很重,僧人吩咐他早起诵经,他却偷偷跑到寺庙后院摘枣子。僧人再次强调:“诵经时要一心一意,不准做其它事情,听到了没有?”小弟子唯唯诺诺地答应。然而,此后几天,相同的场景又上演了一次。这次僧人很生气,惩罚小弟子去挑水,挑满十缸水才肯罢休。原以为小弟子会长记性,懂得悔改,没想到在次日诵经的时候,他还是有些心神不宁,不停地往后院偷看。

见状,高凤翰走上前去,附在小弟子耳边悄声说了几句话,小弟子面露疑色,在得到高凤翰的确认之后,小弟子高兴地点头,随即开始继续诵经,态度认真,心无旁骛。令一旁的僧人既吃惊又不解。接下来的日子,小弟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用僧人提醒,一早就起来诵经,全神贯注,十分虔诚。

僧人越发疑惑,遂找高凤翰询问。高凤翰听后问道:“你对小弟子的要求是什么?”“在诵经的时候,一律不准做其它事情。”僧人理所当然地回答。这不是应该的吗?诵经时当然要心无杂念呀。“那什么时候可以做其它事情呢?”高凤翰继续问。僧人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关注的只有诵经。

高凤翰微微一笑说:“很明显,小弟子想要去后院摘枣子,你只告诉他诵经时不能去摘,却没告诉他什么时候可以去摘。得不到明确的允许,他便只能自己不断臆想,自然也无法集中精力。所以我就和他约定了一个时间,替他向你请求,允许他去摘枣子。这样他在诵经的时候就能全心全意了。”

如果不停告诉一个人不能做什么,会让人失去希望,觉得自己失去了自主权,这时的禁止就是无用的。最好的办法是在禁止的同时也要明确告诉对方什么时候可以做,这样的禁止才是有效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做人与处世》2023年12月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