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晚报》:能饮一杯无

(2023-12-12 15:57:32)
《金陵晚报》:能饮一杯无

              能饮一杯无

               张君燕

我不善饮酒——之所以没说从不饮酒,是因为仲夏时节,坐在烧烤摊上时,会喝上一大杯冰啤酒,降温、解渴,感觉比饮料更爽利,似乎也更有一种豪气在里面。只一杯而已,一杯就已脸红耳热,再喝怕是要醉了。葡萄酒也喝过一些,纯属凑热闹,既不懂礼仪也不会品酒。至于白酒之类,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在父亲的筷头上尝过一滴,辛辣、刺嗓。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当年父亲给我尝的到底是白酒还是黄酒。

有次在朋友家做客,午后,外头下起雪来,屋子里没有暖气,不觉寒气逼人。朋友走进厨房,忙乎片刻,端出一碗酒酿汤圆。小巧的汤圆浮在浑白的汤中,愈显得圆润可人。捧在手上,暖手;喝进胃里,暖心。汤圆的甜配上米酒的香,让人胃口大开,一碗下肚,寒气尽消。朋友又端了剩下的米酒出来,说喝点酒御寒。见我摇头,朋友笑着说:“温热的酒,滋味有所不同,尝尝。”我将信将疑,端起酒杯抿一小口,酒香很浓,口感却柔和了很多,竟有丝丝的甜。果然不一般。

上小学时,学习课文《孔乙己》,除了和同学们一起大笑穿着破烂长衫的孔乙己之外,对孔乙己衷爱的食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碗温酒,一碟茴香豆”,那茴香豆是煮的还是炒的?是硬的还是软的?那两碗温热的黄酒应该是孔乙己的最爱吧,只需喝过半碗,他涨红的脸色便可以复原。酒可以缓解孔乙己的尴尬,也可以温暖他的脾胃。很多年后,我才渐渐明白,那碗温热的黄酒,带给孔乙己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温暖。能让一个精神迂腐、麻木的人感到慰藉,这种东西一定是有神奇的魔力的吧!

《红楼梦》里,喝酒的场景有很多。贾府四代富贵,生活极尽奢华,下酒菜自然花样繁多,然酒必是要温的。有一次,贾宝玉去薛姨妈处做客,薛姨妈留他吃糟的鸭掌,喝黄酒。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劝宝玉要把酒温热了喝,不然伤身体。林黛玉听了还含酸道:“怎么就冷死我了呢?”后来,史湘云做东,薛宝钗提供食材,宴请贾府上下在大观园吃蟹、赏桂时,林黛玉也知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贾宝玉忙递了“合欢花浸的酒”。酒中浸花,花色花香皆入酒内,自是色更美、味更香。林黛玉小女儿般的情态跃然纸上。

元代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凡饮酒宜温。酒加温之后,减少了烈性,增添了柔和,益于气血畅通。我不知道父亲有没有看过相关的理论,不过记忆中,父亲确是喜欢把酒温热了喝的。父亲劳作一天,晚上坐在一张小饭桌旁,温一杯酒,桌上放着一碟花生米和几根腌萝卜。父亲吃一粒花生米,抿一小口酒,一杯酒往往能喝上一个钟头。母亲也不催促,有时还会在父亲的要求下,陪父亲喝上几口。两人或对坐,或并肩坐着,说着一些家常闲话。此时,父亲会表现出少有的柔情,笑眯眯地看着母亲,伸出粗糙的大手,试着替母亲把额前的碎发拢到耳后。兴许是喝了酒的缘故,母亲的脸颊红红的,像身后温酒的火炉里燃烧得正旺的炭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傍晚时分,大雪将至,一切刚刚好,如果恰好能有人愿意与之共饮一杯暖酒,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金陵晚报》2023年12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