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老年报》:“回报”的微妙


“回报”的微妙
女儿的实践作业差一点儿就大功告成了,但因为缺了一个小物件,被迫搁置。找了很多地方,问了很多人,都没有找到。就在女儿束手无策之时,她的好朋友在老家的角落里翻出来一个东西,正是女儿想要的。女儿的实践作业顺利完成,开心得不得了。
我笑着说:“要不是好朋友,你的作业还不一定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呢,你可得好好感谢人家。”女儿说:“我当然很感谢她,可是她说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很乐意帮助我,而且从来不求回报。”女儿很感动,还有一丝骄傲。
我点点头,明白女儿的意思,但还是继续问女儿:“你的好朋友喜欢什么?你不妨准备一个礼物,给她一个惊喜。”
女儿的神情有些不解:人家都说了不求回报,自己这么刻意“回报”,会不会显得生分了?我告诉女儿:“礼多人不怪,即使人家没有帮这个忙,作为好朋友,送给对方一个礼物也是正常的吧?”最终,女儿接受了我的建议,挑选了一本好朋友喜欢的书送给她。
“你知道吗?她特别开心,都高兴得跳起来了!”女儿向我描述送礼物时的情景,脸上露出笑意,却仍有一丝疑惑:“她一再告诉我,不需要我的回报,难道她说的是假的?”
我连连摇头:“当然不是,她说不需要你的回报是真心的,同时,收到礼物时的开心也是真心的。她不求回报是她的事情,你表达你的心意是你的事情,这样,你们两个人都会收获快乐。”
其实,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对方是真的不求回报,你没有任何表示的话,他并不会生气;但如果你给出了你的“回报”,他也会很开心。这听起来似乎很微妙,但道理其实很简单:爱心或善意都需要回馈,只不过体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燕赵老年报》2023年8月4日
前一篇:《曲靖日报》:老家的小石磨
后一篇:《天津政法报》:父亲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