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鞭策的意义
(2023-07-04 17:08:58)
清代画家潘伍云自幼就表现出在书画方面的天赋,少年时期,拜当地一位名画家为师,学习绘画技艺。潘伍云悟性极高,人又勤奋,其绘画的水平和能力远超其他徒弟,常常得到师父的赞许。
一日,师父要出远门,将潘伍云叫至身边,嘱咐道:“为师此次出门,独不放心小师弟,他生性贪玩,恐误了学业,你要多鞭策他。”潘伍云拍着胸脯向师父保证,一定代替师父,管好小师弟。
师父走后,潘伍云每天一早就会给小师弟布置作业,需要临摹几张书法,练习几幅画作等等。到晚上,潘伍云会来验收小师弟的作业,如果没有完成,他会毫不客气地惩罚。半个月的时间里,潘伍云一共惩罚了小师弟14次,只有一次小师弟勉强逃脱了惩罚。面对惩罚,小师弟想要辩解,但每次都被潘伍云打断了。潘伍云觉得,既然师父把小师弟交给了自己,自己就应该严厉一点。师父终于回来,看到小徒弟的练习作品,连连摇头,这半个月来可以说是毫无长进。潘伍云也很失望,他明明鞭策了小师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效果。
“你知道鞭策是什么意思吗?”师父问潘伍云。潘伍云回答:“不就是督促吗?”师父点头,又问:“你做到了没有?”潘伍云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他每日验收小师弟的练习情况,还会进行奖罚,这难道不算鞭策?师父看着潘伍云说:“你知道小师弟没有完成练习的原因是什么?你有没有想办法帮助他及时完成练习?”原来,小师弟之所以无法完成作业,是因为他没有掌握一些绘画的技巧,如此即使惩罚得再重,他依然毫无长进。
“鞭策”的意思是促使、督促,而不单单是指监督,还需要花费一些实实在在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对方,帮助对方,促使对方与自己一同进步和成长,而不仅仅只是奖励或者责罚。这才是“鞭策”的意义。
《做人与处世》2023年6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