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邮刊》:只道是寻常
(2023-05-01 14:06:44)
堂弟带了女朋友回来,一家人热情招待。饭后,婶子抱了相册出来,给姑娘看堂弟小时候的照片。别看堂弟现在又高又瘦,小时候却是个小胖墩,不过白白胖胖,倒也很可爱。“这是满月照,这是一岁时照的,这是两岁、这是三岁……”婶子翻着相册逐一给姑娘介绍。这些照片有在室内拍的,也有外景,但很专业,一看就是请影楼的摄影师拍的,“标准化”的动作和表情把堂弟衬托得更加乖巧可爱。
“那本相册还没看呢!”姑娘指着旁边的一本相册说。婶子有点难为情,那本都是胡乱拍的,不看也罢。但见姑娘已经拿了起来,婶子也就不再扭捏,翻开来给大家看。和前面的照片比起来,这些照片拍得确实不太好,无论是取景还是构图等等都很随意,毫无章法,全凭感觉。那段时间,叔叔买了一台傻瓜相机,婶子觉得好玩,就随手拍下了很多家人的照片,其中拍堂弟的最多。
堂弟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疯玩回来裹了一身的泥巴,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从学校捧回来一张奖状,第一次给婶子煎鸡蛋……与影楼摄影师拍的平面化的照片不同,这些照片是立体的,它们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故事,或开心或悲伤或有趣。有一张堂弟站在一堆碎瓷片前的照片,婶子说起来声音都高了几分:“那是一个新花瓶,当时挺贵的,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才狠下心买来。谁知道刚买回来,他就打碎了。”婶子看着那张照片,当年的愤怒和无奈似乎又涌上心头,亏得有女朋友在场,要不然婶子可能就要拧堂弟的耳朵了。
姑娘捧着那本相册,翻看了很久仍不舍得放下。她说在这本相册里,她看到了堂弟的童年。每一张照片都那么生动那么有活力,就像堂弟穿越时光,站在她面前,然后拉着她的手,带她参与了自己的成长。姑娘说得深情而浪漫,婶子听得动了容,眼睛里甚至蓄了泪,这可能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吧。两个女人共同爱着眼前这个小伙子,她们更容易从这些寻常的画面中捕捉到触动心灵的东西。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感受。奶奶去世后,我和家人来到奶奶居住的老屋收拾东西,小屋里到处都有奶奶留下的痕迹。奶奶爱躺的摇椅,平时盖在腿上的毯子,放在床头的老花镜以及她常用的针线包。以后,这些东西怕是再也找不到需要它们的主人了。收拾完东西出门,我突然悲从中来,哭得不能自已。以前每次离开,奶奶都会送我到门口,脸上带着微笑,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各种事项,直到我走到拐角,还能听见奶奶的声音。可现在四周一片空寂,再也没有人目送我离开,再也没有那些关切的叮咛了。
我试着翻找相册,想要找到记忆中奶奶的笑脸,可那些在节日里拍的合影照片大多千篇一律,奶奶的笑容很亲切,却似乎再没有更多的内容。直到我从手机里翻出一段关于奶奶的视频。视频里,一家人围在一起打扑克牌,奶奶戴着老花镜,眉头微蹙,眼睛眯着,似乎在思考如何出牌,突然,奶奶歪头,偷瞄了一眼父亲手里的牌,脸上露出一丝得意,自信地打出一张牌。这才是鲜活的奶奶呀!奶奶一直是生动的、具体的,而不是一张冷冰冰的画面。当时手误拍下了这段视频,还曾觉得没有主题,差点删掉,没想到这样的场景却再也无法复得了。
日常的生活才最生动,琐碎的场景才最真实,一个人存在的证据就藏在这些寻常的点点滴滴之中。只道是寻常,却是最珍贵。
《时代邮刊》202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