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写作》:忽见一亭

(2022-06-04 09:50:33)

                              忽见一亭

                           张君燕

去园林里游览,你会发现,不管哪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北方如此,南方亦如此。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四面迎风,游人立于其间,可以休息、纳凉、避雨,观赏四周美景。

《释名》中有解释: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在最初,亭是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而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亭自然而然地被搬到了园林之中。在园林之中,观景便成了亭子最大的用途。建造亭子,在选址的时候,四周必定有甚具特色的美景,从观赏角度、观赏距离来说也是最佳的。所以,亭子又有“园林之眼”的美称。元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站在小小的亭子中,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可以尽收眼底,身虽未动,然心已陶醉。

因为从小生活在北方,见过许多北方的亭子。北方的亭子多采用宫廷风格,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在檐下通常有以蓝绿色为基调的彩绘,四周有洁白的汉白玉栏杆,显得雄浑厚重。走进这样的亭子,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敬畏之情,连呼吸也会变得轻起来。后来第一次见到南方的亭子时,忍不住惊叹连连,与北方的亭子相比,南方的亭子小巧很多,灰瓦、栗柱、粉墙,宛如水墨勾勒一样,显得清素雅洁、不事张扬,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仿佛是天然的一种存在。即使是新建的亭子,也丝毫没有违和之感。

几年前,和朋友一起去长沙,到岳麓山游玩时,见到了久闻盛名的爱晚亭。远看亭角飞翘,似凌空欲飞状;近观丹漆圆柱,彩绘藻井,精致异常。小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三字。这三个字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听朋友说,此亭原名“红叶亭”,而清代诗人袁枚认为“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改作“爱晚”。于是,“爱晚亭”便取代了“红叶亭”,更诗意,更具浪漫。

说起建筑物的取名,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有时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少年时,跟着父母游览苏州园林,在拙政园中,走到一个依水而筑的小亭中。人在亭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都能很好地欣赏到前后左右的美景。只是有一点让我非常不解,这个亭子很小,仅能容纳寥寥数人。既为供人观景、歇息,为何如此之小?当我得知此亭的名字时,一切困惑顿消。此亭名为“与谁同坐轩”,取意苏轼词中一句“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与谁同坐一句反问,令所有游客怦然心动,与之共鸣。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咀嚼诗意,实在是美不胜收。

有次进山访友,匆忙返回途中,走错了路。在一条小径上走了大概十多分钟,前方忽现一小亭,而小亭后面靠山,再无路可走了。这里不是景区,小径也无法通往他处,难道只为设这个小亭?信步走上小亭,才发觉这里已是山间最高处,整个山谷的风景一览无余,山风徐徐吹来,无限惬意。此时,才明白这座小亭存在的意义——也许只有停下来,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

《少年写作》2022年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