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作晚报》:探花庄的黄昏

(2022-06-04 09:38:49)
《焦作晚报》:探花庄的黄昏
探花庄的黄昏 
   张君燕
  虽然地处南太行深处,但通过寨豁乡探花庄的道路平坦又顺畅,与想象中崎岖不平的山路完全不同——这里的公路最窄处也可以并排过两辆车,不用担心遇到迎头车错不开。
  时值初夏,雨后初晴,山路两旁的草木呈现出勃发的姿态,似乎并不满足于被“绿色长廊”这个名头框住,它们有更大的志向,要挥起如椽大笔,将浅绿、豆绿、碧绿、深绿、墨绿等令人心醉神迷的绿色在天地间肆意挥洒,就连空气好像也被染了颜色,无数绿色的细小水珠浮在空中,一不小心钻进鼻孔,带来草木的清香。或者说,这原本就是空气的味道。
  临近黄昏,阳光温和了许多,日头斜斜地挂在山头,染红了半片天空,山间蒸腾起的暖色雾气笼罩在丛生的树木间,与蒙在樱桃树上方的白色网纱融合在一起,眼前的一切便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夏日、黄昏、晚霞、落日,这些本就很美好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沿着山路一直向前,余光突然捕捉到一抹丰富的色彩——右侧的岔路喷上了五彩的油漆,似一道彩虹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一座隐藏在山间的村庄。这里就是探花庄了。听人说,几百年前,村里有位才子参加殿试考中探花,最终为了尽孝放弃荣华富贵回到家乡,才子的故事令人动容,古村也因此而得名。
  这个小村庄如它的名字一般古朴、雅致,自有一种淡淡的文化气息以及历史的厚重感,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桃花源”。不是吗?每家房屋门前都有一排排木制护栏,梯田里种植了耐旱的小米、红薯,冬桃园、樱桃园以及核桃园错落有致,俨然一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
  在村子中央的一棵大槐树下,我看见一位售卖山核桃和山韭菜的老奶奶。老奶奶告诉我,这棵槐树已经有几百年的树龄了,它经历过无数次风吹日晒、严寒霜冻,却一直屹立不倒,树干甚至已经裂开、中空,依然焕发着无限生机,在大地上投下一片浓荫,为坐在树下的老奶奶遮挡日光,也庇佑着每一位村民。
  如果不是老奶奶亲口所说,真的很难相信,这个看起来富庶、先进又整洁的村子在几年前竟还是“省级贫困村”。“天落雨,路裹泥,着急心情不用提;人难走,粮难运,耽误工夫没脾气”,这是探花庄2016年以前的真实写照。自从修了路,调整了种植结构后,如今的探花庄春有鲜花,夏有樱桃,秋有冬桃,一年四季收获不断,游客不断,这个古村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探花”村。这一切说起来很简单,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前后的变化里耗费了政府和村民的多少心血和努力。
  不远处的梯田里,几个村民在给秧苗打药,扯稗子,他们的动作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累了,就直起身子,用沾满泥土的手擦一下额头的汗水。他们并不害怕泥土弄到脸上,反倒觉得那是一种荣耀,就像将士胸前的勋章。微风吹来鸟鸣、树叶的沙沙声、各种昆虫的鸣叫,还有人们一边干活一边闲聊的声音。田边时常会有一两个小孩跑过,人们会停下手里的活去逗孩子,接着便激起一阵欢声笑语。没有人露出厌烦的神态,仿佛这份活计可以干到地老天荒,不必焦虑,也不必茫然,每一天结束内心里都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
  远处的山顶上飘着几朵晚霞,映照着归巢的鸟儿,天空被划分开来,一半努力延续着热情的火红,一半却急切地想要融入黑夜的清幽。我不知道它们将会怎样缠绵,但此刻,我在探花庄的黄昏中微醺。
 
《焦作晚报》2022年5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