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提防“自我官化”意识
(2013-05-09 12:37:54)
标签:
伊甸园心态脚步重要他人科学 |
分类: 班级建设 |
班主任应提防“自我官化”意识
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许多班主任会遭遇一些尴尬的困境。譬如,学生无视班规班纪,对老师的好言相传也不“感冒”;学生之间的矛盾被激发,而不 满于老师的“权威分割”结果等等。于是,一些班主任便开始无意识的将自己“官化”,心中和口中都是“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指到哪,你就打到哪;我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如此言行,只会丑化自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利于班级建设和师生关系的融洽。
其实,学生的个性差异注定了班级这碗水是很难“端平”的,可即便困难重重,也不代表我们教师只有一条路可走或非走不可。想想看,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我们班主任静下心来思考和研究,而不是躲进陈旧不堪的“破房子”中,让双方都受苦受难。愚以为,班主任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要着重关注到几个关键点,在点上下功夫,从中提升自己的诊断能力和灵活应对的能力,以便让师生双方都步入生长的“快车道”。
一、调整心态是关键。
学生问题的产生与爆发是不受班主任个人意愿控制的,有它的复杂性、不可预见性和反复性。既然无法预见和个人控制,那么,教师就应该平衡自己的心态,心中要树立一种意识——既不期待学生问题的出现,也不惧怕学生问题的产生。而一旦问题暴露,就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而绝非消极应付或推诿了事。而且,只要班主任抱有一种正确的心态和认知规律了,往往事情的处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会在期待和引导中走向理想的结果。
二、工作方式方法要讲求科学、有效。
班主任在应对学生问题时,时不时的会带上个人的色彩,而一旦融入过多的个人意识,那么危险就会降临,学生敏感的内心就会察觉到教师潜在的教育痕迹和“邪恶”的想法,虽然,教师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学生着想的,但学生往往不领情。这时,我们就应该想想,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情感状态,是否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在语言上有哪些需要做调整的,在行为举措上有哪些可以做微妙的切换,让学生从中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深切体会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在慢慢对话过程中,师生、生生关系自然会趋于和谐、融洽。显然,这里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不断的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力求以最新颖的前沿思想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感召者和启发者”。
三、永远记住自己是团队中的一个重要他人。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喜欢“单打独斗”,可效果却往往“一声叹息”。背后的根源我想不用多做解释,我们应该思考的是,班主任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应该要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考。这意味着,教师要懂得借用、善用班级的力量,让学生在集体中受到正面的教育和感化,让学生在困惑、反思和自我教育中螺旋式的上升。一旦学生个体在活动中能很好的融入集体,并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幸福感,那么,学生的精神高度会有很大的提高,而教师也会从中收获许多。
综上几点,其实远不能透析师生问题的种种境况,但是,只要秉持这种理念和信念,我想,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碍我们前行的脚步,也只有在我们教师剔除思想中的无意识“自我官化”的倾向,并树立健康的心态、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明智的选择时,我们才会少走弯路,同时也会越来越靠近我们心中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