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祭扫感念

(2013-04-08 10:16:22)
标签:

内涵

锄头

弯道

买点

生活方式

分类: 心灵漫步

清明祭扫感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时节就不由自主的让人联想起杜牧《清明》中的诗句。清明是一个祭扫故人的节日,也是一个不断解读生活意义的过程,其价值和意义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和铭记。

每年,一到清明时节,许多上了岁数的人就会急切的携着三五成群的孩子、亲戚上坟祭祖,在表达慰问之意时,也送去一份祝福,而心中最想达成的愿望是,希望每个活着的人都能活的越来越健康、快乐和富有。这不,离清明还有一周时间,我母亲就来电话催促道,“儿子,清明节了,别忘了回家上坟。”我急忙应承着,并随口问道,“妈,需要买点什么吗?”毕竟,按照每年的惯例,我总会去花店买上一束鲜花,虽价格算不上昂贵,倒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心意和心愿。电话那头传话过来了,“也没什么要买的,要不,你就带束鲜花吧,表表心意就行了。记得,到时候回来啊?”“知道了,我记住了。”随后,对方挂了电话。我想,老一辈人都很注重这方面的习俗和仪式,既要做好各种物质方面的准备,还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在现场能显得庄重而神圣,还不忘以一颗虔诚的心向祖宗求取些“恩泽”。有人要说,“鬼迷信”、“老封建”。我觉得的,其实不完全如此。不管信神、信佛还是信鬼怪,只要能激发人的积极向上的欲望,并唤醒人的良知和自我完善的因子,信什么都不是坏事,毕竟,信仰的载体无关于是鬼是神,而在与对此过程的清新认识和大同追求。

等到清明,我和父母一道前往祭扫田野之中的祖坟,在一段稍显颠簸的道路之后,我们来到了田边,放眼望去,油菜花黄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弥漫着阵阵芳香,而祖坟在油菜花中也能一眼望见。随即,我将锄头和鲜花从母亲的三路车上取下,整整衣服,迈向那边。

在经过了几个弯道,穿过几片油菜花之后,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在明确之后,一向话不多的父亲开始用工具给祖坟填土,之后又将我带去的鲜花安插在了坟前,并简单说了句,“正刚(我的小名)来看你了。”然后,他又忙开了。而我期间也附和了一句,“爷爷奶奶,正刚来看你们了。”说完,心想还能再说点啥,不过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句了,也就作罢,可心情好似轻松了许多。而母亲也不曾闲着,由于母亲信封基督教,对于识不了几个字的她也曾在教堂和到家念经人口中学的几段模模糊糊的经文,此刻,她正闭着眼认认真真的念着经文,乍一看,还颇有几分专业的架势和内涵,当然,在母亲心中,她早已将那份沉甸甸的信念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无人可以撼动,更别指望被谁掳走了。我曾经好奇的挑战过,却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感和指责,从那以后,我觉得,我该对其表示尊重和理解,只要不违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这样的信念陪伴她总比我时常不能陪伴她要来的实惠多了,想到此处,心中一阵苦涩。我知道,有太多的不如愿和不得已,所以,祭扫不仅仅是自己对故人的怀念和记挂,还有对活着的人的一份珍重和依恋,这实际上是一种渗透在人的血脉之中的民族气质,一旦丧失,则不配为人。

当然,现在的祭扫行为也是花样百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奢侈”、“攀比”挂上了钩。有人觉得,活着时因为贫苦所以没能尽孝心,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就应该将那份曾经的亏欠给补上,于是,大开“奢华”之门,搞得祭扫之地一片狼藉,也滋生了无数非法的小商小贩,此番情形,难道就真的是地下的亡灵所期许的吗?显然不该,而真正的尽孝心是体现在活着时能常常攀谈、交心、过问,哪怕无尽的牢骚和抱怨,那也是生活中的调味剂,真当离开时,应该抱着一颗宁静、祥和的心,乐观、积极的去看看,就像活着时那样说说心里话,只要心里依然有着那份感觉和情愫,那么,对话就不会是孤独和寂寞的。

 

谨以此篇献给那些逝者和对逝者充满无尽牵挂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