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夜不归宿的女生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2011-05-16 07:20: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生故事 |
数日夜不归宿的女生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记录班内一名问题女生成长轨迹
性格带点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最主要是敢想敢做。。。这些特点在班内女生小林(化名)身上一一体现着。而正因为她的这些特质引发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甚至到了需要被通报批评才能引起重视的地步,这是为何呢?又是什么主导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自己需要借助文字的力量来重新理清头绪,从中一窥究竟,并内化为生活经验与启示,引起其他同学的重视与提升。最关键的是丰满自己的教育视野,领悟人生信条,带着学生一道成长、前行。
记得上上周某天早上小林给我来电话说,“老师,我的电动车在上学路上跟人撞人,需要修理,跟我在一起还有小美(化名),我们稍晚一些去学校,先向你请个假。”我嘱咐道,“可以,路上注意安全。不妨让小美先来学校吧。”可对方委婉的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很快会一同到校的,随后就挂断了电话。结果,两人整整一天没有到校。之前,我曾电话联系了小美家长,其父亲表示会联系寻找的,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而联系小梦父亲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在电话中她父亲说道,“自从上次放假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家了,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近两个礼拜了。打她电话也不接,甚至发动亲戚打她电话也不接,昨天好不容易打通之后问她在哪里,她也不说,于是,我跟她说明天会去学校找她谈事情。结果她今天用这种方式来避开我,看来她早有准备了。老师,其实这是我早该联系你了,但手头没有你的号码,所以,一直期待着你的来电。既然这样,那老师等她到校后立马跟我联系,好吗?麻烦你了。”听他这样一讲,我顿时想到了早上她那疑点重重的请假过程,心想为何要小美一道前往修车呢,这下明白了。然而,整整一天的焦急等待依然没有等到她们的出现,按学校有关条例,她们无故旷课是要被通报批评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美不但没有劝谏小梦回校学习,反而与其一道逃学,这种行为需要被引起重视。于是,我跟有关领导汇报之后,初定了一个方案——对小美和小梦的无故旷课行为给予通报批评的处罚。然而,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她们究竟为何逃学呢?竟然一点前兆都没有。这让我落入了深深的猜想之中。
第二天,她俩如期而至,居然没有迟到,甚至形同没事发生一样的稳稳地坐在教室里。随后,我示意她俩到教室外走廊上进行商谈一些事情,并将原先制定的处罚结果告诉了她们,她们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被通报批评的结果。然而,我最最关注的并非是她们被处罚这一结果,而是事件的起因。于是,紧接着我开始询问具体原因,小林回答道,“昨天的事是我一手主导的,是我让小美不要去学校的,主要是自己心情不好想要找个朋友散散心,所以才制造了这个问题。”此时,躲在小林身后的小美低着个头一言不发,一副认错的模样显得异常显眼。对此,我还是需要把话挑明了说,“小美,作为小林的好朋友,你不但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去为朋友分担忧愁,反而帮着她越陷越深,你这不是在帮她,你这是在怂恿她漠视自己的成长,我想作为一个明智的人应该要选择高明的做法,而不是选择逃避,还是我曾经说的那句话——选择权在你们手里,机会同样在你们手里。希望你们以后要考虑清楚事情的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可以吗?”她俩怯怯的表示愿意悔改。然而,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展开呢。。。
又过了一天之后,小林的父亲很早就打来电话问道,“她在学校吗?”我答道,“来了,要不你过来跟她见个面吧?”对方允诺道,“马上过去。”之后就是一阵嘟嘟嘟的忙音。没过几分钟,他打来电话说,“老师,我已经到校门口了。”于是,我不得不中断与小林的谈话,并假装严厉道,“你先在我座位上好好反思一下,想想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考虑清楚或者没有做到位的,等一下跟我说说。”随后,我迈着大步子赶往校门口方向去了。。。
忽然,发现门口站着两个不相识的男子,从神态与神情中很快判断出小林的父亲,而另一位据他介绍是小林的姐夫。随后,我对他俩说道,“刚才我问过小林有关不回家的原因,据她本人交代是——被父亲赶出来了,于是就找了以前初中女生帮忙,现在就住在那个已经上班的女生家,并与她们达成共识——小林为其做家务活,对方管吃管住。没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话她打算一直持续下去,而等到放暑假之后,她计划准备去打暑期工,筹集下学期的学费。而且,她刚才反复跟我说道,她不想见到父亲。希望你们心里有个准备,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她着想,对吧?”她俩点头赞同道,“是、是、是,就是这样的,要不然今天也不会来了。”从他俩得话语和肢体语言中,我感到他们还是比较称职的长辈,那这里定然存在着一些误会,而我需要在化解隔阂的过程中作出自己的一点努力,仅此而已。
进入办公室之后,小林一阵愕然,立刻站到了靠窗的地方,眼睛注视着窗外,一副顽强抗争到底的姿态很是醒目。随后,在我的“主持”下,我们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引导,但依然不见效果,她依然“哑口无言”,而身旁的父亲则焦急万分的不断询问着,“为什么不回家啊?打电话也不接,你说我哪里做的不好或不对,你可以当着老师的面说嘛,哪里我确实没做好,我可以改啊,不该做出不回家的错误举动嘛,你说吧?”可她依然目视窗外,整个人像一块石头一般让人感到冰冷。在我们百般劝说下,她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于是,她父亲作出了惊人的举动——开始用手拖扯着往外走,但依然被她的顽强抵抗抵消掉了,结果是“你一拉我一退”就呈现了拉锯战的状态。一旁的我和她的姐夫开始不断的旁敲侧击的进行劝说,但依然未见起效。目睹着这一幕,在场的所有人(期间办公室还有两个女教师)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气氛也变得令人窒息。而此时,我却显得束手无策,除了劝慰无事可干。。。
在局面僵持了半个多小时后,小林最后与父亲达成协议,表示放了学之后会回家的,现在只想进课堂上课,否则就不回家。其父亲表示赞同,最后在走的时候,跟我说道,“老师,你们放学之前给我打个电话,为防止她再逃跑,到时候我来接她,好吗?”我无奈的点点头。心里感到一种怪怪的滋味席卷了心中整个山头。而更多的是思索与不安。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明白她们内部的矛盾,而说到底,这是她的家事,我无权干涉,所以,我选择了无奈的“旁听”,对此,我挺介意这种状态和这类事情的。希望这样的事能少则少啊。呵呵。
家庭问题处理不好往往成为问题家庭,而作为家庭主要成员的父母亲往往漠视甚至忽视自己孩子的感受与情感,从而出现非人性或非人文的教育手段,继而加剧了隔阂的产生和矛盾的激化,最终造成两代人的痛苦,实在令人费解——本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哀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