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书法三要素之三——神韵

(2011-01-30 11:05:42)
标签:

转载

学习曹利华教授博文

 书法三要素

                          ──试论书法的评价标准   

   三、神韵

 

宫双华对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艺术风格作了如下分析:此作品中表现了颜真卿的沉雄,杨凝式的奇绝,李西台的丰润,作品不符合二王规范,随情感起伏,下笔成形,就整个作品来看,合乎中国书法的法度,黄在有限的题跋中,将此作品推至高峰。我们试将三大行书作一比较,《兰亭序》以韵取胜,《祭侄文稿》则以情取胜,《黄州寒食诗帖》则以意取胜(这里的意是指适意、随意、重意趣是宋人感觉)可以说,《兰亭序》是风流名士之作,《祭侄文稿》是忠臣义士之作,而《寒食帖》是宋代学士才子之作,此作是宋代学士才子尚意书风的先导,也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此作品作为宋人常用的手卷形式形成,用笔中锋、侧锋并用,点画坚劲凝重,又有轻灵、流畅于优美。结字大小由之,逸任自然,纵横奇绝,几处悬针长竖的运用极具抒情色彩。通篇章法如行云流水,浪漫多姿,任意任情,作品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与《祭侄文稿》一样,是对旧有形式与格局的一种冲击与挑战,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创造与丰富。

什么是书法的神韵?神韵就是风格特征:《兰亭序》尚“韵”、《祭侄文稿》尚“情”、《黄州寒食诗帖》尚“意”,这是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风格除了时代风格之外,还有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是在自己的经历、学识、性格等因素的驱使下,从传统经典中吸取营养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寒食帖》中有“颜真卿的沉雄,杨凝式的奇绝,李西台的丰润”,超越了“二王规范”,形成了“逸任自然,纵横奇绝”的个人风格,如苏轼后裔苏过所言:“持以其至大至刚之气,发于胸中而应之以手,故不见其刻画妩媚之态,而端呼童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胡抗美对草书的认识颇为深刻,他认为:草书第一重要的是神韵神采,神就是无我的境界,人为的造作显现的不是神,只有无意而为之方见神采。草书的标准唯一个神字,不应为神形兼备。历代草书大家,形的把握早已不是问题了,而终身追求的就是一个神字,因此,草书创作的心态和追求应该是:有神无形为上乘,神形兼备者次之,见形不见神为下品。草书的神韵是创作的最高境界,草书创作中的神韵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体会深刻,神韵的感觉就好像孝子站在列祖列宗的灵牌下那样庄严肃穆;就像重大工程在地下埋一块石牌作为奠基那样慎重;就象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样神圣。明知虚无却使人感动的东西就是神韵。同时他对当下的书风提出了批评,风源太少,而且一风一面,缺乏个性。看一个人的作品,写得不错,却似曾相识,总感到在哪儿见过;看一群人的作品,都写得不错,却分不清你我,千人一面。形成这种局面,就是没有穿好各自的衣服。

这种强调神韵的作用无疑是对的,没有个人的风貌绝不是好的作品。神韵一定要将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必须找到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独特形式,忽视形式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我曾用打油的形式将书法的标准等级划分为三类:

                      

优秀书法的标准

                       深厚传统底蕴

                    丰富的文化内涵;

                    精湛的笔墨功夫;

                    自创的诗文辞赋。

 

                       良好法的标准:

                       笔墨有依据;

                       内容有新意

                       自创不离谱;

                       临写无匠气。

 

                       一般书法的标准

                        汉字书法有别;

                        书体不全尚精;

                        自创临写皆可

                        只要留有情意。

   

这三类都强调了神韵的问题,第一类“自创诗文”自不必说,二、三类也必须“无匠气”、“ 有情意”,没有神韵,没有个人风格都不能称为创作的书法作品,而只是练字而已。

最能体现神韵的莫过于自创的诗文优秀书法作品了。在《涌泉国际书法大展作品集》的322幅作品中,自创的诗文作品屈指可数,大部分写的都是古代诗文。在自创诗文的作品中,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刘正成的《涌泉山庄记楷书轴》了(图12,这篇入情入理、情真意切的美文与明清书风的散淡情趣相融(碑帖互渗),一改以往浮躁的书风,宁静、散淡,舒性、扬理,确实是一幅耐看、耐读的佳作。

                http://s12/middle/4a53bf37t9af7ea5c7afb&690

                  12    刘正成的《涌泉山庄记楷书轴》
    罗青的《听雨》(图13也是一幅很有特色、很有神韵的作品,笔墨稳健,丰厚,将大篆的形象性与小篆的均衡性融为一体,涨墨的运用恰到好处,将细雨濛濛的意境呈现得如梦似幻,很有味道!

                  http://s14/middle/4a53bf37t9af806c833cd&690

                        图13       罗青   《听雨》
    二类、三类中也有不少好的作品。但是不符合标准的书法作品也确实存在。

    古今都有人将筋、骨、血、肉形象地比喻成书法的各个要素,我想更为通俗、直观地加以解释:力度为骨,没有骨,书法就立不住,站不稳;波势为筋,没有筋,书法就没有活力,没有张力;墨色为肉,为营养,墨色不对,必有病灶;神韵为血,血为生命之源,缺血、失血就会危及生命,书法就会还原为文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