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莲娜(随笔)

(2021-04-19 04:30:26)
标签:

文化

情感

随笔

生动

埃莲娜

分类: 杂文随笔

埃莲娜(随笔)

孙柏昌

 

一个夏日黄昏,奥尔加对我说:

“卡米罗,我想跟你散一会儿步。”

她神态有点诡秘。

我问:

去圆明园?

她点头。

我们出校门,过小桥,东拐。

左边,一片稻田,蛙声零乱。

那时,圆明园的断垣残壁间,也种着稻田。

许久,奥尔加才问我:

“对埃莲娜印象怎么样?”

一个生动的女生,来自吉林市。外语、排球、羽毛球都机灵。

她们是好朋友。

奥尔加来自廊坊。

为了方便哥伦比亚的女外教,她给我们每个人都起了个外国名字。

当时,外教还是稀缺的。

而我们学院却班班都有。

据说,这是总理关照的。

总理一直很关照,连学院的招生比例都是他亲自订的:干部、工人、农民的子弟各占三分之一。

70年,学院战备疏散时,曾经选择了三个地点:江西崇礼、河南桐柏、河北饶阳。

总理最后拍板:

河北饶阳,离北京近。

于是,我们住在饶阳,好像还保留着北京的户籍。有卡车总去北京拉粮食、肉蛋什么的。

奥尔加直来直去:

你历史好,埃莲娜地理好,优势互补。

当时,我意外,受宠若惊,还是……

我们班16个同学,只有4个女生。其中,两个女生的干部的女儿。奥尔加高中时就有了恋人,现在中国人民大学。

我是来自农村的,从无奢望。

我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回应的。

后来,我还专门请了我在石油学院的同学来,在食堂吃饭时看看埃莲娜。

他说,她看起来好像身体不大好。

我疑惑。

怎么会?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我忘了。

直到2015年,校友北京聚会时,我才见到了埃莲娜。

尽管老了,我还觉得她生动依旧。

她说:我去了外办,你还在一个乡村中学。

她说,我给她写过一封信。

我说,我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