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随笔)
(2021-01-05 04:23:50)
标签:
文化情感随笔书法郑板桥 |
分类: 杂文随笔 |
说“字”(随笔)
孙柏昌
字如其人。
这话有道理?
写一手好字,的确让人也增了色。倘连字都写不好,写得羞于见人,当然有愧祖宗。
我很惭愧。
自从1995年换笔以来,几乎没有正经用钢笔或铅笔写过字了,更别说用毛笔了。
办公系统的自动化,让所有的人,字也随着自动格式化了,千人一字,万人一面,好象一夜之间颠覆了“字如其人”
字,也难得读出人的个性了。
先前,曾经看过李燕(他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儿子)的一篇文章,他说好的书法可以是一曲交响乐,是最高的艺术。说得我不大明白。我这个僵化的脑袋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墨汁、毛笔与琴键、乐弦联系到一起;怎么也完不成从视觉到听觉的自由转换。
不过,看到一手好字,总是会让人赏心悦目。
我几乎没有用毛笔写过字。上初小的时候,好象练过的;一年?两年?也说不清了。那时,叫写“仿”,按照字帖“依葫芦画瓢”。倘“仿”的好了,老师会画上一个红“圈”。至于硬笔练字,则是用石板、石笔,重复使用。眼下,有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会在公园或马路边的空地上,蘸着清水在地上写毛笔字。我偶尔会停下脚步,看看字,也看看人。
读高小的时候,语文老师温先生,板书很漂亮。字,左窄右宽,呈三角型,很有劲。学生都喜欢、模仿。春节的时候,温先生还会为许多人家写对联。对联的字,字像飞翔的鸟,漂亮极了。他是用剪成锯齿一样的火柴盒写成的。我觉得,那是温先生的创造。他的字影响了我们,男生女生都写那样一种左窄右宽的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字就基本定型了。初中、高中时,经常写学校的黑板报。至于毛笔字,则愈来愈远了。
先前,我开始练毛笔字了。练,也只是为了每天少面对一会儿电脑。当然与学书法无缘。于是,我便从网络上找了郑板桥的字。
我喜欢郑板桥,不单单是字。
有的人,字也写得很好,只是永远也挣脱不掉一种庸人气息,少了骨气。
“难得糊涂。”
我愈练愈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