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一位临床医生发现了用140毫米汞柱阻碍了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他对出现头痛血压没有达到140毫米汞柱的几位女性,违反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到140毫米汞柱方可用降压药的规定,给予提前应用降压药治疗缓解了病情。他认为没有性别差异的14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是不合理的,建议按照男女性别分开,将女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标准降低到130/85毫米汞柱。
或许他是国内外第一个提出男女高血压标准应该分别对待的医生,能够提出这样《高血压标准应男女有别》的理论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至今国内外医学界的医生没有详细观察到这种男女血压的差异现象。实际上,这样的女高血压患者太多太多了,医生们为了所谓的“标准”给予对症治疗并让患者们耐心的等待国际140/90毫米汞柱标准的到来。结果,一些人英年早逝了。这种血压水平在后来的2015年美国提前结题的SPRINT实验中是有降血压降到120-140血压比120毫米汞柱死亡率增加25%的结论。
20多年前我们参加国内高血压防治课题实验时在北京探讨过遇到这种有症状但血压没有达到高血压标准如何治疗的问题时,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张振桐教授提出可以给予降压治疗,但是,没有像这位医生做的这样仔细。
2008年“身高血压值标准”的发现揭示了这种男女之间血压差异的原因。所以,我在2011年9月8日的《健康报》上作了合理的解释。有些“标准”缺少依据,但是,如同“习惯用法”是不能突破的。但是,面对每一个患者,用流行病学交流的数据指导临床工作会延误病情的。用个人的血压数对应群体死亡人群生前血压的平均数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医生们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告诉大家血压越高,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越多,降低人群的血压水平永远是对的,但是,用群体死亡人群生前血压的平均数指导高血压的治疗是存在误差的。
《身高不同血压有别》
河北省秦皇岛港口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刘建一
贵报《医学论坛》版发表的《高血压标准应男女有别》(2011年8月23日)一文,介绍了3个常年头痛、收缩压在132~135mmHg的中年女
性应用降压药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的病例。该文作者认为“现在的高血压标准为140/90mmHg以上,并没有性别差异不合理”,建议“女性的高血压标准应为在130/85mmHg以上为宜”。
作者之所以提出高血压标准男女有别、女性高血压标准要降低的旁证是列举了3个病例。实际上,高血压标准男女有别的原因是男女身高差距引起的。按照我国公布的18岁男性、女性身高值,并用身高血压值计算的方法(身高毫米数除以汞的密度13.6)换算出的结果分别是:男性身高偏低组1613毫米对应血压值118/79mmHg,男性中等身高值1727毫米对应血压值126/84mmHg,男性身高偏高组1839毫米对应血压值135/90mmHg;女性身高偏低组1504毫米对应血压值110/73mmHg,女性中等身高组1606毫米对应血压值118/79mmHg,女性身高偏高组1707毫米对应血压值125/83mmHg。
按照人的生理血压20mmHg的波动范围,女性血压可以在90~110/60~73mmHg的范围波动,最高不应超过125/83mmHg。从治疗学的角度,3位女性的血压下降到115~120/73~83mmHg,所以症状缓解。因此,建议临床医生灵活运用高血压的治疗标准。
《健康报》2011年9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