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SPRINT实验”高血压标准下的冤魂

2023-07-02 20:08:28
标签: 一不小心上了网上新闻

    2008年3月31日我在《健康报》发表了《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的文章,解开了人类身高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身高毫米÷13.6),改写了一百多年流行病学引导的用死亡人口生前血压平均值作为人类高血压标准的错误倾向。无论你是否承认血压与身高有关,成年人的血压高于儿童是个不正当事实。文章的内容荣登了百度“高血压标准百科”。甚至在2014年一度刊登在高血压标准首位的重要位置。

    之后,美国医生组织了2009-2017年的“SPRINT实验”,在国际医学伦理道德的框架内进行了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20与140毫米汞柱的分层实验。但是他们发现了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20毫米汞柱比140毫米汞柱的水平出现了死亡人口统计学的明显差异,出于人道,美国医生将“SPRINT实验”提前了2年到2015年就结题了。随后提出了淘汰14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标准,用120毫米汞柱取而代之。或许是因为改动的幅度过大不得不在2017年11月将130毫米汞柱作为了高血压的标准。而淘汰14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的提法我在2017年9月刊的《世界最新医学文摘》就提出了。

    就事论事,美国医生发现执行140毫米汞柱标准比执行120毫米汞柱的高血压人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多30%,高血压人心血管病事件死亡率多出了25%,说白了就是4个人多死一个。当然,按照医学试验方法高血压患者是进入140毫米汞柱监测组还是进入120毫米汞柱监测组是医生们随机的。站在治疗学的角度都是有循证医学依据,实验者无需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和治疗风险。站在国际14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的角度,只要医生给降压治疗永远是对的。

    问题是,进到140毫米汞柱治疗监测组的高血压人比进到120毫米汞柱治疗监测组的高血压人多死了一个。问题来了,这个多死的人就成了执行140毫米汞柱高血压标准下的冤魂。这个冤魂与实验有关吗?肯定有,有多大的关系?说不清楚。因为也被医生们给降压治疗了,只是降的不尽人意死掉了。

    接下来的就是猜想的问题了,既然将血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120毫米汞柱以上都有冤魂出现,那么,让所有的人都等到140毫米汞柱才能给予降压治疗就一定会有冤魂。站在基本物理学角度,140毫米汞柱相当于1.90米身高人的最高血压,而1.50米身高的人最高血压是110毫米汞柱。所以,身高低于1.90米,血压低于140毫米汞柱的人,凡是得了心血管病事件多与未达到140毫米汞柱不在医学规定的医疗救治范围之内有关。一旦成了冤魂也与医学界无关。为了避免现在医疗不作为,更是避免容易授人以柄的“过度医疗”舆论压死人,普及“身高血压值”标准极为重要,让患者学会自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凡是血压超过身高血压值(身高毫米÷13.6)标准的人,心电图、眼底检查都会有异常的改变。甚至体检报告会有动脉硬化、心脏瓣膜反流、腔梗现象,如果不想出冤魂,把是否等那个西方死人生前血压平均数的“国际高血压标准”到来后再用药治疗的选择权交给患者自己,免得让医生们左右为难。因为有些医生也没有把控好机会一不小心成为了网上的“新闻”。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