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健康教育一步到位

标签:
1角钱降1毫米汞柱 |
分类: 杂谈 |
对高血压健康教育一步到位
关键词:高血压
“医生好!我的血压一直降不下来,最高血压到过260多,去过三家医院检查,光检查费就花了一万一,还好,医保报销了三千多。医生说我脖子动脉血管硬化了,现在我已经输了几天的液,每天输三瓶液,按照疗程还得输几天,又花了两千多,他们说能把我脖子血管里的血栓给解决了。我每天吃几种降压药可是血压一直在一百八、九波动着,我害怕‘挎筐’,老家那嘎达‘挎筐’的有的是”,说着从书包里拿出来几样正在服的药摆在桌上,“你可得给我想想办法。我现在心里害怕一天只能睡上两三个钟头,急得俺老头子哭了好几回。邻居们都说您这有办法,孩子就开车把我带来了,您几天能把我的血压降下来?”
患者这回真的是急了,语速很快但思路清楚,表达能力强。患者让家属把拎着的几个装胶片的袋子递给了我,那塑料袋子上面印满了引以为豪的院史和医院进口的各种高档医疗设备产地、型号。
“您的血压206/68,在我这能排到一万名以后。按照您260的血压在我这能排到390多名,还排不进前十名呢。您别着急先把药吃了一会儿血压就能降下来了”。
我给她把药准备好,倒了一杯热水递给她。家属也没白来,帮助把一种种降压药切开递给老太太吃下去。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患者感受到治疗的过程和快速降压的好处。同时,也防止吃错了降压药。几天前一位220/120的我临时给患者服了一种降压药后,让患者家属帮助把其它几种降压药分好吃完后观察一小时再走,可患者家属说她们是在几十里外包车来的出租车在外边着呢,非要急着赶路就走了。咱嘱咐她家属到家就给患者服药,下午4点将血压、脉搏情况通报一下再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结果家里来了客人忘给患者服药了,直到晚上6点多患者感觉难受了量血压又是早晨的220/120的水平才开始服药,刚服药后半个小时患者晕了接去医院,急诊测血压120/60多吓坏了家人,来电话说正在做各项检查。我说血压降的很好,就是因为你们没有按照我说的时间用药,我给吃的那种降压药最多能维持6个小时,就因为没接上药血压又顶上去了血管痉挛造成的。不用做各项检查不会有事回家就行了。家属不放心又住了5天医院有惊无险。
后来家属拿来了剩余的药,经过清点发现是患者家属把降压药给吃错了。就咱那些降压药吃过量血压降多了也不会引发附壁血栓脱落导致脑血栓的,除非有其它因素引起血压临时急剧升高才能导致意外情况。这次咱吸取教训,再重的高血压患者再着急也得吃完降压药观察血压下降的情况后再放行,老辈子讲“急病人慢郎中”么。
再说了,很多的患者都自作主张,不是按照医嘱治疗的,病情好一点就我行我素了。早年一位患者因为200多的血压服药后总算是降下来了,高兴地次日就让老伴扶着蹬三轮发生了脑出血。有的人血压刚降下来就去打乒乓球而发生了脑出血、有的发生急性心梗。重症高血压患者的危险随时存在,就是因为现在检查、治疗的手段太过先进了能大难不死,又有医保的强大后盾,令很多高血压人有恃无恐。甚至不懂装懂的网上“专家”鼓励血压160以上的人去“锻炼”,把有高血压家族史没有治愈、自愈希望的高血压人推到发病的边缘。不过,今天来的这个病人真是心诚,转着圈的求医,就是见不到血压下降的希望。
“您身高、体重是多少?吸烟喝酒吗?”
“身高1米54,现在还抽抽了。体重88斤。不喝酒。年轻时在东北当了五年民办教师,抽烟就是那时学的。那嘎达到了夏天蚊子又大又多,糊脸,不注意能把你眼叮瞎了,叼上根烟熏着就不挨咬了。现在退休干环卫呢......”难怪“东北的姑娘叼烟袋”,那“窗户纸糊在外”呢?与病历无关没多问。唐山地震那年流传的“姑娘比小子坏”“家家都把小房盖”不知他们那嘎达咋样。
“‘好女不过百’么,不过您这也太苗条了。按照身高血压值标准计算您的血压不能超过113毫米汞柱,血压超过1毫米汞柱每天心脏要多把100公斤的血液举高1米”,我随手把身高血压值标准的宣传单递给了她。“按照您现在206的血压计算,您的心脏一天要把9000多公斤不到两台老‘解放’载货量的血液多举高1米,您的心早就累坏了,把血压降下来心脏得半年才能恢复过来......”
“您现在的血压是162毫米汞柱,回去按时服药,明天的血压应该降到正常的,您把血压、脉搏情况拍个照片发过来我给您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服药观察一小时后血压降下来40多毫米汞柱,自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带上药走人。
“医生好!我的血压降下来了,111/59,可是睡了个好觉,从昨晚9点睡到了今天早晨5点,吃完药又睡了一会,这半年折腾的光忙活住院做检查了。”次日上午患者电话打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