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降压标准更敏感的心电图
关键词:降压标准
心电图
2022年11月13-15日高血压标准改值的风波把人们的视线都转移到了高血压标准的修订上,这就是百年医学教育僵化的体现。实际上,很多人的血压到130/80毫米汞柱、140/90毫米汞柱的水平时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情况都已经很明显了。从心脏的负荷图中就会发现不同身高的人达到120、130、140毫米汞柱不同的血压值心脏的负荷会相差很多。将降压标准统一到一个固定的数值上就是医学家犯的错误。一百多年前高血压标准的制定人们就从未想到心脏平均每天7.444吨的打血量——这一基本物理学指标,以及随着每个人身高不同将血液喷射的高度。
这种被当代医学家们顶礼膜拜的简单错误延续至今毁掉了一代又一代高血压人的生命,至今大家还在为了10毫米汞柱争论不休。但是,一下子多出2亿人得吃药的治疗费用将扰乱现在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医保工作使有关单位不得不出面叫停改值风波。
实际上,由于僵化的医学教育人们忽略掉了最重要的降压标准——心肌缺血。每个人的心脏都有巨大的储备力,当心脏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结局就是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瓣膜返流、各种形态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目前的医学焦点都在导管支架、射频消融、溶栓、搭桥、人工心脏、脑出血、脑血栓、心肺复苏的抢救上。这就需要我们强化教育如何进行心肌缺血的早期判断上。只有将高血压对心脏损害遏制在萌芽状态才能真正解决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问题。
如此说来,靠人为设定达到高血压用药的标准是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下策的下策。用心肌缺血作为降血压的指标更为合适。心脏负荷量不加重就不会有心肌缺血的发生。尤其是2008年“身高血压值标准”的发现(2008年3月《健康报》《高血压前期应该用药》),2021年“低值-高血压”的发现(2021年9月《医师在线》《“身高血压值”“低值-高血压”“基础血压值”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都是以心电图缺血改变作为佐证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医学院校加强对心电图心肌缺血识别能力的教育,改变早期心肌缺血主要的药物就是硝酸异山梨酯片,而其恰恰就是比1896年水银台式血压计的发明还早了30年的降压药。遗憾的是150多年被僵化的医学教育排斥在降压药系列之外至今还在忍辱负重为全人类默默无闻的做着贡献。好在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已经正式接纳硝酸异山梨酯片为降压必选的药物之一,如果无头痛过敏的情况就应该正常使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