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ujianyi
liujiany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765
  • 关注人气:3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看待心血管病事件“井喷”

(2022-07-17 16:06:25)
标签:

谁都没有错是病人错了

分类: 杂谈
如何看待心血管病“井喷”
关键词: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 
“医生好!我发现血压高有半年了,平时一天抽几根烟,喝口小酒儿,前些日子我在心内科住院检查时最高的血压到过170,120。把化验全做了说我就是血脂高了一些,心电图供血还可以,就是有心律不齐的情况,给我做了心脏造影检查说我的冠状动脉堵了50%,后来做了24小时的血压监测,说我的全天血压的平均数还在正常的范围内,建议我先不要用降压药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给我出院带的药是降血脂的药、养心的中药和阿司匹林,还有硝酸甘油,让每天吃两粒。我总感觉胸不舒服,刚才在这量的血压是140,90。您看我还怎样用药?”
“您的身高是多少?体重?”
“1米76,72公斤。”
1米76对应的身高血压值是129/86毫米汞柱,不用往下问了,这种情况的不是少数。尤其是那个造影,那个24小时的血压监测净瞎耽误事。什么堵了50%,什么24小时血压平均值,这种情况早就应该正规治疗了,如此医疗不把患者的病给拖重了是不能给降压治疗的。冠状动脉堵了50%心电图还能没事?那是不会看心电图只看报告单上的“大致正常”了。血压170/120都能够给平均到正常,谁之过?我原来以为是一家医院的事情,后来发现大医院也如此医疗。
据说读书有三个死:
    1、读死书,是读了些刻板僵硬不通达人情世故的书,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故称为读死书。
    2、死读书,是形容读书的人。只会呆呆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
    3、读书死,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即所谓的"越读越死"。
    第一个“读死书”大概就是指一些教科书,尤其是心血管病关于血压方面的书。因为几十年采用的都是西方死人生前的血压平均数作为高血压标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故称“读死书”。这样的书就算是再版几次沾沾自喜也是误人子弟。现在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不下来就与这些教科书有关系。这么典型的病例都能给平均到正常血压难怪现在的“重症心脏大会”搞的那么铺天盖地的隆重,需要抢救的人太多太多了。
    第二个“死读书”大概就是解释了24小时血压监测的平均数问题,不止一个患者给解释成了不够那个人为制定的“白天平均血压值”“夜间平均血压值”正常。血压都到了170/120是过去的3级高血压标准了,结果让平均数给平均到“正常”范围了。那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心律不齐让“心肌供血还可以”给掩盖成“一俊遮百丑”了。这还是与教科书有关,至少与近30年“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的学术进展有直接的关系,难怪现在“心脏猝死”55万/年。
    第三个“读书死”大概就是遇到了“越读越死”的书呆子。考试没问题,能考到顶级水平,但是理论与实际得分开解析。去掉一个理论最高100分,弃掉一个最低实践分0分,最后得分50分,不及格。
    正是这三种原因的存在,所以,现在的高血压人群很困难。理论上是对的,还能进行国内外高档的学术交流会,全国网络会议,但是解决不了心血管病“井喷”的现状。那教科书呢,对血压标准孤陋寡闻,还在编辑着30年前人家淘汰的东西,更不敢触及西方人错误的高血压标准问题。即便人家的标准改邪归正,咱也得“一站、二看、三通过”,毕竟原来的“夏时制”“千帕血压值”跟着西方跑的过快耽误了咱好多年。所以,谁都没有错,是病人错了,要不咋叫病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